【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插畫家協會台灣區諮詢副顧問陳盈瑜,八日在首屆新加坡亞洲兒童內容節,分享台灣的童書發展經驗。她同時推崇新加坡、南韓和澳洲的發展經驗。
首屆亞洲兒童內容節在新加坡舉辦,共有超過四百名作家與相關人士參加,而陳盈瑜是唯一的台灣代表。
陳盈瑜在分享台灣經驗時指出,台灣從一九七○年代向日本學習,開始嘗試從翻譯國外知名童書開始。到一九八○年代,開始以自製童書為主,並以凸顯台灣的文化特色著手,在品質和內容上逐漸獲得國際肯定,也有了幾米等國際知名的童書創作者。
陳盈瑜說,新加坡在有利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下,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並與多種產業進行整合行銷,舉辦首次的亞洲兒童內容節。
陳盈瑜指出,南韓努力塑造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品牌,向國際介紹、推銷,讓南韓的童書在國際能見度不斷擴大。
陳盈瑜表示,相對之下,雖然台灣政府也重視,但資源的提供明顯不如星、韓,而且缺乏整體的國際行銷。
陳盈瑜說,澳洲注重兒童的閱讀分享互動,讓老師或童書作者面對面,和兒童一起閱讀和互動,引導兒童在閱讀時去思考。。
反觀台灣,兒童的課業壓力大,學校和老師只維持讓兒童自己讀的方式,讓兒童喪失很多和他人分享、討論和思考、成長的機會。
此外,面對中國大陸,陳盈瑜認為,台灣各個階層應該更重視這塊兒童內容文創產業,以免喪失大陸這塊市場,也喪失在自我文化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