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結果即將出爐,執政的工黨現任首相布朗、保守黨領袖卡麥隆,以及自由民主黨的克萊格分別領軍角逐政權。競爭激烈狀態下,預料將出現十年來最為接近的膠著選情,媒體甚至預測可能出現三十多年來首度選不出贏家的大選。對於經濟的影響,專家評估經濟現況會左右選舉,選舉結果則會提振經濟。
今年最令人矚目的選舉活動,是讓三黨領袖首度在電視螢幕前舉行辯論,針對國內政策、外交和經濟政策問題舉行三場辯論。超過百分之二十、近千萬選民的觀看下,原本不知名且名列第三的自民黨出現了飆升的支持率,甚至可能超過工黨。這讓自民黨在選後可能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聯合政府中擁有一定的發言權。
八位華裔的參與競選也是前所未有的場面,在將近一個世紀的移民歷程後,擁有英國國籍的華人已經超過二十萬人,至今卻仍在英國議會下議院六百多名議員中沒有發言地位,這讓英國華人更想要積極的參政來爭取融入主流社會,並且借此機會向英國政府和各政黨訴求華人對英國社區所做的貢獻。
這次大選適逢歐洲經濟的危機浮現,英國的經濟數據也未盡如人意,英鎊因為大選因素而出現異常動盪。所幸的是,三大政黨在經濟政策上的差異並不大,對英國這個嚴峻的經濟現實存有的共識,將因為可能出現的聯合政府而加速正向積極行動,這是眾人引頸期盼的最佳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