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馬蘭奇一九九三年曾經來台訪問,他跟台灣最有關連的兩件事,分別是在一九八一年創立「奧會模式」,讓我國以「中華台北」名義重回國際體壇;以及一九九五年在亞奧會刻意協助中共,擠掉高雄主辦二○○二年亞運會的機會,因此,薩馬蘭奇對台灣體壇的貢獻可說毀譽參半。
薩馬蘭奇充分瞭解國際體壇跟政治複雜的糾葛,他上任以後就決心打破困境,蒙特婁跟莫斯科奧運,台灣代表團都被拒於門外,一九八一年薩馬蘭奇先後與兩岸會商,讓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重新成為國際奧會的會員,用國旗歌與奧會會旗取代國旗與國歌,讓中華隊與大陸隊共同比賽。
三十年來「中華台北」的名號還從運動延伸到商業跟經濟領域,成為中共政治打壓下,台灣活路外交的另外一個招牌,是薩馬蘭奇生涯最得意的成就。
不過,薩馬蘭奇對中國無疑是更友善的。一九七八年,薩馬蘭奇首次訪問中國,其後又多次去過中國。他認識到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潛力,因此在一九七九年中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合法席位後,他大力支持中國在國際奧委會中發揮作用;他退休前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奧運能在中國舉行。
一九九三年,北京第一次申奧失敗。薩馬蘭奇力挺北京,甚至在採訪中說:國際奧委會把二○○○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給了雪梨而不是北京「是個錯誤」。 二○○一年七月,北京終於成功取得二○○八年夏季奧運主辦權,讓他圓了心願。薩馬蘭奇曾經說:「我在全世界獲得過許多榮譽學位和稱號,但最珍惜的是被稱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