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詐欺效應恐爆 德擬提告

 |2010.04.19
8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十六日將高盛集團訴上法庭,指控該集團及其一位副總裁欺詐投資者,在一項與次貸有關的金融產品的重要事實問題上,向投資者提供虛假陳述或加以隱瞞,投資者因此遭受的損失可能超過十億美元。據《文匯報》報導,高盛早在九個月前已知道會被檢控,但一直隱瞞。「股神」巴菲特在金融海嘯期間注資高盛,力挺該行穩健誠信,但這次猶如甩向他的一個的大耳光,令其帳面損失十點二億美元。此外,德國政府也可能考慮對高盛採取法律行動。

證交會在二十二頁的起訴書中指出,高盛設計並銷售了一種基於住宅次貸證券表現的抵押債務債券(CDO),高盛沒有向投資者透露該CDO的重要資訊,特別是未向投資者披露美國大型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對該產品做空的「關鍵性資訊」。高盛副總裁托爾負責推銷該產品,也遭到起訴。

分析稱,此次案件對高盛的信譽造成嚴重打擊,其損失將遠超罰款。一旦高盛與證交會對簿公堂,將是自一九八年代「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內幕交易案以來,華爾街與監管部門的最大衝突。

案件消息前日傳出後,高盛股價收市急挫百分之十二點八,市值蒸發一百二十億美元。購買這種產品的包括IKB德國工業銀行,當初投資的一點五億美元幾乎全部賠光,讓IKB在金融風暴中率先瀕臨倒閉,迫使國營的KfW開發銀行和其他機構出手援救,IKB在二○○八年由總部設在達拉斯的孤星基金收購。

德國《周日世界報》引用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發言人的話報導,德國金融監管局將向美國證管會索取有關資料,「仔細評估後,將檢討可能的法律步驟」,德國政府對相關報導尚無回應。而美國證管會也將調查其他金融公司是否進行過類似的CDO交易,高盛效應可能擴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