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假作真時真亦假

姚儀敏 |2010.04.16
1517觀看次
字級

大概是這世上的虛假太多了,讓人特別珍惜那些不重包裝、原汁原味的單純與坦率。

但是對於寫作上的真,我曾迷惘過,何謂「真」?是永垂不朽的真理,眼見為憑的真相,還是自然流露的真情?

平常我們把真理交給哲學家思考,真相留給歷史家紀錄,至於站在文學的角度,探討一件作品的真實性有何意義?是真是假,那又如何?要求真誠的創作態度會不會比較重要?

文學裡究竟蘊含著多少「真」?一味追究真偽,是否造成執著?

我們喜歡翻看別人的日記,因為寫日記是透露真心的一種方式,沒有打算給誰看,也就沒有很多修飾、掩蓋與躲藏;我們也喜歡真實事件寫成的文章,因為它能引領我們深入別人的生命旅程,探知別人的隱私。

然而若要保證故事是真,情節是真,沒有誇張奇幻或脫離現實,那麼吳承恩、羅貫中、金庸、莎士比亞和 J. K. 羅琳都不用當作家了,市面上很多登上暢銷排行榜的書,也老早可以拿去回收成廢紙了,畢竟一個人的生命經驗有限,非要經歷過才能寫的話,誰又見過狼人、巫師和吸血鬼?

即使有機會為追求真而真,真真假假的觀點也會因人而異,能夠貼近讀者頻率、讓他們願意相信的,才叫真吧。

就寫作來看,能不能體認生命是一個重點,使人感動的事物必有一定的深度,只要不捏造感情「為賦新辭強說愁」,就能達到「弄假成真」,如同將軍帶兵打仗,說的無非是「我們會贏」、「一定會活著回來」之類的話,一旦投入強大意志,就能引起感動,讓將士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也許,寫作有虛有實,變化多端,才成為一門值得一再探討的學問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