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溪訊】桃園縣大溪鎮百吉國小兩年前興建六口生態池,如今已有十三種青蛙棲居,成為校園最佳生態導覽與教學場所,生態池復育成功,也替台灣生態保育工作盡份心力。
大溪鎮百吉國小校長吳鳳仙表示,民國九十二年,學校師生針對百吉國小周邊進行「蛙口普查」,全台灣共有三十種青蛙,在百吉國小周邊即發現二十種,師生驚喜不已,肯定百吉國小周邊的優質生態環境。
兩年前,師生再次展開「蛙口普查」,結果僅發現十八種青蛙,遲遲未見翡翠樹蛙、金線赤蛙,擔心學校周邊農田長期噴灑農藥、溪流出現生態破壞、青蛙棲居環境變遷等,導致這兩種青蛙已悄悄消失。
百吉國小老師李佑珊表示,以往師生都在校外周邊進行生態教學,但因進入私人農田、溪流水域的次數太多,造成農友不便,家長也擔心戶外教學易發生意外。同時為避免學校周邊優質生態環境快速消息,校方隨即在靠近警衛室的山邊,開墾、挖掘六口生態池,並引取山泉水與雨水回收系統循環使用。
六口生態池模擬濕地規畫,栽種台灣本土的水生植物與水草等,不放養魚苗,以免蝌蚪、蜻蜓幼蟲遭魚類吞食。經過兩年生態保育與繁殖後,吸引各種青蛙陸續移居、棲居,蜻蜓也在生態池產卵繁殖。
老師李佑珊又說,如今每天下午至夜晚,各種青蛙不斷呱呱叫,甚至一些腹斑赤蛙不怕人類,白天也不斷鳴叫。經師生長期觀察、比對青蛙圖片後,證實六口生態池已棲居十三種青蛙,復育很成功。
百吉國小六口生態池經兩年復育後,如今共有十三種青蛙棲居,師生定期上課觀察,成為校園最佳生態教學環境。左圖為生態池中最常見的是腹斑赤蛙,白天也不怕人,經常傳出蛙叫聲。劉愛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