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朝野黨團近日為《產業創新條例》草案忙得不可開交。民進黨團提出營利事業所得稅率降為百分之十七點五的版本,行政院加碼進一步降至百分之十七,並且保留研發、人才培育等四項功能性獎勵。此舉將造成稅收損失逾四百億元。在政府債務餘額創歷史新高,國庫空前吃緊的情況下,行政立法部門聯手大幅減稅;我們不得不擔憂的是,國家財政將陷入更大的危機。
去年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屆滿之後,工商團體不斷呼籲政府趕快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以繼續取得新的租稅減免優惠。回顧過去五十年來,從獎勵投資條例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企業界依賴政府提供的租稅獎勵,已經上癮。即使促產條例已經屆滿,仍無法真正落日,因為企業界要求各項租稅優惠在《產業創新條例》中借屍還魂。然而,企業界靠租稅獎勵了半個世紀,應該反省為什麼還不能斷奶。行政與立法部門應該反問,目前政府財政如此拮据,還有大幅減稅的空間嗎?
檢視政府的財政,九十九年度政府舉債五千三百三十八億元,創歷年新高,還本付息占歲出比例為百分之九點七。依財政部統計,今年底債務餘額將達四兆六千多億元,占前三年平均GNP的百分之三十五點三,逼近公共債務法百分之四十的舉債上限。由於國家財政空前吃緊,馬英九總統日前特別召集行政院長吳敦義與財政主單位研商,並指示各單位注意財政問題。
過去半個世紀,政府提供企業界各種租稅獎勵,政府的稅收損失難以估計。依財政部統計,過去八年促產條例提供企業界的租稅減免金額,高達八千五百多億元,為數龐大驚人。如營利事業所得稅,即使名目稅率曾經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但多數高科技產業在各項租稅減免之下,實際繳納的營所稅率只有百分之一至二;有些高科技公司因為投資抵減,當年度不但不必繳稅反而可以退稅,這樣的租稅減免對所謂高科技產業實在太優惠了。去年財政部因應金融海嘯主動把營所稅率降為百分之二十,如今,朝野黨團卻爭相加碼進一步調降,在沒有相對財源之下,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今年初,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演講中剴切指出:「政府減稅是錯的。」他認為,政府應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政府該做的絕對不是減稅;企業應該靠自己,不應該依賴政府。正當許多企業仍引頸盼望政府持續給予租稅減免奶水之際,張忠謀說出這番話,非常難得,值得企業界人士深思。
在國家財政如此拮据的情形下,我們不認為政府還有大幅減稅的空間,無論那一方堅持要減稅,都必須提出相對財源。我們期盼有更多的企業家能有張忠謀的雄心與氣魄。即使,早年的租稅優惠對企業是不可或缺的,但已經享受了半世紀的企業界該學習獨立自主,讓自己早日斷奶,早日憑自己的實力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