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六歲小男生強強,出國前兩天感冒,不到四天旅程,回來嚴重鼻塞、聽不清楚,且抱怨耳朵痛得受不了。醫師診斷,因飛行中機艙內壓力差,導致他罹患「飛航中耳炎」,治療兩周才好轉。醫師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最好別搭飛機。
台北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耳咽管具有調節大氣及腦壓作用,但若感冒、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鼻水、鼻涕等分泌物蓄積在耳咽管,就可能導致中耳炎。此時若搭上飛機,耳咽管無法調節壓力,就會出現耳鳴、耳痛,聽不到聲音,不擅表達的小孩子常以哭鬧、搖頭晃腦表達不適。
陳永綺說,即便是健康狀態,約有一成左右的成人會出現「飛航中耳炎」,七歲以下孩童因耳咽管較短且較平,罹患率高達逾三成。當有感冒症狀時,喉嚨腺體腫大更容易阻塞耳咽管,或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顏面骨構造異常、咬合不正的人,發生飛航中耳炎機會,高達五到六成。
中耳炎的症狀包括耳朵痛、耳鳴、鼻塞、聽力受影響,進一步檢查可見耳膜內縮、充血紅腫、甚至積水、積血或耳膜破裂,無法言語表達的嬰幼兒,只好以哭鬧不停來表現,急性中耳炎往往需一到兩周積極治療,還需持續觀察兩個月。
陳永綺提醒,即是輕微感冒症狀,還是盡量避免帶小朋友搭飛機,如非搭不可,嬰幼兒可在飛機起降時吸奶嘴或吸奶瓶,萬一在班機上出現耳鳴、耳痛等不適症狀,不妨讓小孩張嘴打哈欠,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在上飛機前,依醫師指示使用鼻子收縮劑,搭配嚼口香糖、吞口水方式,平衡中耳腔壓力,減少發生飛航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