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曾得過師鐸獎的退休教師潘精華,現在是中國童子軍總會訓練員,兩年前帶外孫到台中市惠來遺址參觀,對地底下的歷史很感興趣,遂天天到惠來考古遺址當義工,上午八時報到,蹲坐在地上挖土、挖文物,傍晚五時才離開,動作純熟,像專業考古人員。
六十五歲的潘精華是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在國小教書四十年,退休後經過集訓,儼然變成考古團隊的一員,每周五天,每天八個小時,都在惠來遺址挖土,雖然忍受風吹、日曬,衣服髒,皮膚也黑,卻樂在其中,自稱是最髒的義工,考古團隊想付薪水,都被他拒絕。
潘精華說,考古不輕鬆,得層層挖開土地,找出地底的文物,地表的土硬如石頭,費不少力氣,挖到文化層,得細心篩選,還考驗眼力。
他第一天下工後,腰酸背痛,眼睛也因曝曬在陽光下,紅腫酸痛,耳朵、脖子都積沙,衣服脫下來清洗,水變成黃橙橙泥水。不過,一挖到古物,就忘卻疲憊。
他挖過繩紋陶、陶把、割稻子的鞍刀等,「這些文物看似不起眼,藏在土裡,等有心人挖掘出,抹去泥沙,就會展現光芒。」
潘精華表示,惠來遺址一定要保存下來,讓學生、民眾到現場親眼瞧瞧古早時代、生活,才能了解台中與人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