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四年間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從今年起的二十年內,將陸續進入六十歲的退休年齡。
儘管這批人被形容為「最富有的一代」,但許多國家卻為他們的安養問題傷透腦筋。
英國由於養老金制度不堪負荷,瀕臨破產,為因應巨額缺口,政府已向國會提交改革白皮書,建議在四十年內逐步將退休年齡由六十五歲提高至六十八歲。此外,還提出新的儲蓄計劃,建議所有受僱人員必須繳付強制性養老金存款。
我國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食之者眾而生之者寡,「老」問題將日漸浮現,大家必須「工作更久一點」的心理準備。
以婦女總生育率一.二人推算,經建會原本估計台灣在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將出現人口零成長。但因生育率下降太快,去年跌至一.一二人,今年繼續探底,可能提早到達負成長的臨界點,人口結構老化,勞動供應和生產力都有不利影響。
一個月薪五萬元、工作滿三十年的勞工,六十歲退休時,約可從雇主和勞保局獲得四百萬元給付。假如餘命二十五年,每年平均可支配十六萬元,除非另有積蓄、房子,不會生病,否則很難度日。
六十歲「像一尾活龍」、仍願工作者大有人在,無奈世代交替號角頻催,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景氣造成人浮於事,延後退休豈能操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