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 迪里 心念故鄉救女童

覺梵、王永和/整理報導 |2010.03.20
5315觀看次
字級

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但對出生於非洲索馬利亞的前世界名模、女權運動者華莉絲‧迪里(Waris Dirie,見圖)來說,殘害世界各地婦女的割禮尚未廢除,慶祝婦女節是何等荒謬的事。日前,根據迪里自傳改編的電影《沙漠之花》在法國首映,這部電影敘述迪里如何利用自己身為名模的名氣來影響世界,讓世人關注女性割禮的問題。

迪里出生於索馬利亞沙漠上的牧民部落,母親為她取名華莉絲,意即「沙漠之花」。迪里說,在索馬利亞,有時一連數月不雨,等到終於再降甘霖,轉眼間便到處出現鮮橘黃色的小花。

未消毒麻醉慘遭割禮

小時候的迪里,「與大自然的景色、聲音、氣味朝夕相伴,無拘無束,其樂無窮」。但三歲時,她遭遇人生第一場大劫難,她的父親「重金」請來一位吉普賽女人,在半夜的樹林裡為她切除外陰部。

迪里於《沙漠之花》中說,過程中沒有消毒或麻醉,一塊沾著血跡的斷刀片,來回割著她的肉,她暈過好幾次又被痛醒,事後又用荊棘和縫線縫合陰部,只留一個火柴頭般的小洞,以便排尿和日後排經。

割禮的傷口,兩個星期後才漸漸癒合。迪里活了下來,但她兩個同樣接受割禮的姊妹卻不幸幼年早逝。

切身之痛,讓迪里不願見到其他女性再受其害,成為超模後,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到非洲,要將幼童救出割禮火坑;出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後,更成為反對女性割禮的代言人。

1.5億女性遭受苦刑

根據華莉絲‧迪里基金會的網站,全球估計至少有一億五千萬婦女和女孩受到這種殘酷行為的影響;每天約有六千名少女接受割禮,且多數為自願;其中,在非洲大陸估計已超過八千五百萬名女性接受割禮。但由於「手術」技術拙劣且不衛生,通常用草藥、泥土、灰燼來止血、消炎,往往造成許多人傷口嚴重發炎、潰爛,甚至喪命。

迪里在《沙漠之花》中痛苦回憶,割禮後,尿液只能一滴滴流出,每次小便都要花上十分鐘;月經來時更苦不堪言,只能躺在床上,痛苦得但願就此死去,事實上,她日後在英國幫傭時便曾因月經問題幾乎送命。而她在英國醫院解開割禮束縛終於能暢快上廁所時,「那種痛快非筆墨所能形容」。

她說,非洲各國政府一點都不關心這個問題,「政府不在乎這種事,他們一點都幫不上忙」。即使是在歐洲或美國,也有數以千計的母親把自己年幼的女兒送去接受割禮,因為她們認為這代表一種遵守傳統信仰的方式。

年幼的迪里已了解身為非洲婦女「實在很不幸」,不但要忍受種種可怕的折磨,而且求助無門,必須逆來順受,對任何事情都無決定權,也無發言權,有時甚至無權擇偶。

不願為5駱駝嫁掉

十三歲,迪里又面臨另一件影響她一生的大事。她的父親為了五頭駱駝,決定將她嫁給一個六十五歲的老翁,這次,迪里決定不再接受蠻橫陋習的擺布。

父親才宣布已替她定親,迪里就決定離家出走,並告訴母親。不同於年幼時的割禮,母親不要求女兒接受命運,當天深夜,趁著家人熟睡之際,母親叫醒迪里,輕聲對她說:「現在走吧!」

除了身上的衣服,迪里沒帶任何物品,赤腳走過沙漠,逃過父親的追趕,數周後終於走到首都摩加迪沙。由於母親娘家是摩加迪沙望族,迪里先後投靠姊姊阿曼和阿姨莎露,幫忙做家務,也曾當了一個月的建築工人,辛苦存了六十美元,請人帶回家鄉給母親,但母親一毛錢都沒收到。

遠赴英國開啟人生

之後,迪里跟隨另一位行將就任英國大使的姨丈遠赴倫敦,並在姨丈家當佣人。某日,她帶姨丈外甥女上學時巧遇攝影師麥克.高斯(Mike Goss),開啟她日後成為模特兒的契機。

姨丈任滿返國後,迪里選擇隻身留在倫敦,在速食店打工並學習英語。這段時間,她找上高斯,高斯以拍立得相機拍了一張令自己也驚艷的照片,就是這張照片,給了迪里成為專業模特的機會。迪里獲邀為倍耐力月曆拍照,最後又獲選為月曆封面。

之後,迪里的模特兒事業一帆風順,迅速走紅,先後到巴黎、米蘭和紐約工作,和世界名模辛蒂.克勞馥(Cindy Crawford)、克勞蒂雅.希弗(Claudia Schiffer)、羅蘭.赫頓(Lauren Hutton)等人一起出現在露華濃公司的廣告上,也曾為香奈兒拍廣告,一九八七年演出○○七電影《黎明殺機》。

名利雙收的迪里,始終有個心願:割禮令婦女身心受創,決意返回家鄉,要將幼童救出割禮火坑。一九九六年,她發起抵制女性割禮的行為,並以自己親身經歷為題材的小說《沙漠之花》成為全球暢銷書,控訴慘無人道、野蠻落後的非洲女子割禮陋習,她也因而被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任命為聯合國反對割禮習俗的特別大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