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天氣,七八月酷暑盛夏,熱浪難當,按地理南部應該較北部更熱,但近年卻出現台北市夏天的溫度遠較南部高出許多。蓋因台北市高樓大廈形成水泥叢林,幾十萬車輛在叢林間奔馳,氣溫焉能不高。
拜電力的開發,使我們享有冷氣。如果每戶每室每人二十四小時皆沐浴在冷氣裡,不是付不付得起電費的問題,只怕電力的供應發生問題。想在盛夏酷暑中清涼一「下」,我們個人可以自衛開發涼源。
首先,不要喊熱,嘴裡一直嚷「熱死了,熱死了」,徒使心浮氣燥,不妨以「心靜自然涼」的禪意來降溫。
中國文化裡,文人雅士嗜好玩石和養石。玩石有搜藏奇石的,也有將各色各形的小石頭握在手中摩挲品玩的,養石是將石頭浸養在清水中觀賞。我自許是一個文人,也有養石的雅好。
四十年前外子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攻讀學位,在作野外林地調查時驚見地上許多彩色斑斕的瑪瑙,隨手撿了許多帶回來當禮物送給我,我一直珍藏著。有時拿來擱在盆底襯托冬日的水仙,有時放在淺碟中注入清水,粒粒晶瑩,透出生機。
幾次去南京,當地盛產的雨花石到處皆有出售。他們以奇特的手法招徠顧客,卡板上寫著:「一元一抓」,即你抓得了多少算多少。我不貪心,願付較高的價錢來挑選,選那形色較奇異、花紋較別致的,拿回來浸養在清水裡,成為一件別具品味的室內擺設。
明澄的水,予人清潔的感覺,除了養石,將孩子們由海邊沙灘上拾來的小貝殼放裡面,將它幻想成一個湖泊或一方池塘,傍水而坐,在水一方,水,祛除了夏之盛熱。
我們曾攜帶兒孫去普吉島及峇里島旅遊。孩子們一到海邊,不是入海逐浪,就是在沙灘上尋寶,興味盎然。那些寶貝我也悉數收藏著。有一天一隻閒置著的細高玻璃量杯觸動靈感,我將那些小貝殼拿出來挑挑揀揀裝了大半杯,注入清水之後,哇,清澈的水與剔透的玻璃襯著那些大大小小的貝殼發出寶石光芒,像一件經過特殊造型的藝術品,看見的人無不稱讚「好美」。几上那一角,含隱著大海與沙灘的縮影,海風似已驅走溽熱,清涼了一「夏」。
朋友不勝感激的說:「晚上開冷氣蓋薄被睡覺,真是舒服」,我當然有同樣的感覺。不過,我也常常用扇子驅熱。我喜歡扇子,尤其是女性用的摺扇,出門旅遊時它是我的搜購物之一。
在馬德里買過卡門舞劇中的道具扇,在峇里島買過當地的黑檀木扇,在日本買過素面的紙摺扇,在大陸則買檀香扇,今年在杭州又買了兩把竹骨絹面頗為精巧的摺扇。摺適宜放在皮包裡,出門應酬時用。真正堪以大任的,是過去那種用蒲葉做的蒲扇,不過已經絕跡。當我一天工作完畢,沖涼以後,一身水氣未乾,這時手握一把帶柄的團面紙扇,兜頭一陣猛揮,只覺水氣漸消,渾身爽利,這感覺正如金聖歎的三十三則「不亦快哉」。
不要都求冷氣,自己也可以製造清涼一「夏」。
(「在你,在我」豐年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