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俗稱「千面女郎」的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女性,臨床症狀具多樣性容易讓人失警覺,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統計,患者從發病到確診平均需經歷一年半,導致未能在黃金期治療,因此提出「自我檢測紅綠燈」警示,避免患者神經受損到無法恢復。
林口長庚神經癲癇科主任吳禹利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讓身體產生特殊抗體來攻擊神經組織,當包覆神經的髓鞘病變後,如同電線塑膠的絕緣體裂開會讓電流流失,神經傳導受此病變影響會變慢,導致身體動作與感覺思考變得遲鈍、甚至消失,臨床上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四倍。
雖然許多患者出現早期症狀後,可能會自行復原,但吳禹利指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如果沒有適當治療,症狀可能反覆發作、一次比一次嚴重,有些肢體無力、視線不清的失能,會逐漸演變成永久性的後遺症。
林口長庚醫院分析了院內十年來兩百多例患者的臨床症狀,發現多發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狀,最常表現於小腦與視覺功能,比如物體影像變成兩個的「複視」、突發的視力模糊、平衡失調、暈眩。
吳禹利以此整理出「民眾自我檢測紅綠燈」,他表示當出現「紅燈」的急性症狀,當然要立刻就醫;若屬於好發族群,只要有任何一項症狀出現都是「黃燈」,不能排除是多發性症狀的警訊,應儘早看神經內科。
即使不是好發族群,如果有任何一項症狀,雖然屬於「綠燈」而沒有立即就醫的必要,也應密切觀察,再度發作時就要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