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公文化 件件限期處理 逾期就罰 全變打字員 報考人數低於缺額
【本報台北訊】去年二萬七千多人考警察,錄取率僅百分之六,但考上的都不想當刑警!台北市警局去年底刑警缺額近九十人,即使增加招考次數,報考人數還是少於缺額數。警界人士說,現在刑警壓力大,且電子公文化後,還變成天天坐在辦公室打公文的「刑事打字員」,造成過半錄取者選擇「臨陣脫逃」。
台北市刑警大隊指出,台北市刑警不足情況日趨嚴重,各分局刑事偵查隊都缺人,其中以士林、內湖與大安分局缺最多。去年北市警員報考刑警的總人數六十九人,出現比實際所需缺額還少的怪現象;更扯的是,只有二十名錄取者願意報到。
市刑大指出,現在考當刑警,只要射擊成積符合標準,通過筆試即可,不用考術科,考試題目也日趨簡單;但龐大的公文壓力讓人受不了。以大安警分局為例,九十八年的刑事案件共七千多件,每個刑警每月平均至少都有二十件公文,若未迅速消化,積案更多。
資深刑警表示,過去接獲刑案,是依犯罪程度與線索選擇辦案順序;但刑案公文化後,案件不論大小、有無線索,件件都依規定限期處理,一律齊頭式平等。但刑案不同於其他公部門的公文,光一個竊盜案,就必須調閱監視器畫面、慣竊資料、傳喚被害人指認、追查歹徒等,更別說重大刑案。若件件限時,逾期就懲處,只會是讓刑警再也不出門,只想「處理」公文。
該刑警指出,台北市最近某分局有同事,不到三個月就因為公文被記了十五支申誡,再三支就要改調;雖然他很想當刑警,最後只能趕快寫報告走人。這些案例讓更多刑警寧願乖乖趕公文,不願再花時間建立人脈、探查線索。
有刑警自嘲,過去學長們個個感覺帶殺氣、如狼似虎,隨時準備對付罪犯,但現在他與同事都宛如失去攻擊力,從上午九時進辦公室打公文,到晚上九時還在打公文。
一位去年考上的刑警表示,當初是因為想要辦案,考上才知道被「騙」來,連太太都吵著要他調回制服警察,否則就要離婚。也有警員表示,刑警壓力太大,分發時無法挑選單位,若在大都會,一般被派到最累的分局偵查隊。且轉當刑警,工作積分全數歸零,很不划算,所以會報考刑警的人,十之八九是「年輕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