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統一企業林蒼生先生,贈送我一本他們出版的書《來自水的訊息》,是國際波動之友會會長,日人江本勝的著作。
他帶領一個研究團隊,花了四年半的時間,採集日本及世界各地匯集來的水,將之冷凍為冰,每處取來的水,皆以一百個容器,放在冷凍庫裡兩個小時,取出水的「結晶」,在二百至五百倍顯微鏡下拍攝,竟驚妙的發現,每種結晶還原為水的過程中,在攝氏零下五度至零度之間,都呈現出楷字的「水」形。
自然界除冰雪之外,水晶、鑽石、食鹽、化學調味料如味精等,皆可為結晶。結晶,是原子或分子依規則所正確排列狀態的固體。
信息之二是:水的結晶,雖皆為六角形,卻無一重複,竟似「水有臉孔」一般。如人的五官、形狀、功能、位置,雖皆「大同」,卻能如六十億人口,各有其面。
我前文說過,水是「生」物,動植物為「命」物,命由生來,故應稱它「生命」。生命有不變之理,是「已知」,能變化無窮,便向著「未知」。如我們可依理推斷,子女「必然」長的像父母,而不可確知,那受精卵究竟長成什麼樣的面孔。
《易經》第五九卦「渙」,與六十卦「節」,是「序.綜」關係。渙,講變化,節,講規律,萬物之變化,是從不變的規律而來。
如地球生態變化,最明顯的規律是日夜更替,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歲時。故「日」「月」合為「明」字;「日」升「月」落,合為「易」字。易經節卦彖辭說:「天地節,而四時成」,便說的是個「理」字。
信息之三是:取自「天然」地區的水,如高山冰川、叢林清泉、極地雪花,其結晶之美,更勝過鑽石,結構緊密,璀璨奪目,幾無暇疵。但取自都市河流,或經人工過濾的自來水,在顯微鏡下,幾無遯形。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列斯,美國的紐約,結晶都尚有美麗的面孔。倫敦、巴黎,則已無法結晶。至於日本大阪府的淀川,滋賀縣的琵琶湖,則恐怖如鬼臉,扭曲、糢糊,令人生嘔。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水,水是萬物之母,如今「母親」的臉孔,在人為的污染之下,光輝不見了,青春喪失了,呼吸停頓了,結晶坍塌了。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後,人們高歌「人權解放了神權」。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又高歌「科學征服了自然」。然而,地球四十六億年悠悠歲月,所形成的美麗山河大地,在人們「覺醒」了才六、七百年,便被遭踏到滿目瘡痍,空氣、海洋、陸地,無不是「難以回首」。
如今,若蜜蜂、蝴蝶、花花草草、地球上百萬生靈也「覺醒」了,大家用「公投」選一個討厭的傢伙,扔出地球,毫無疑問,必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