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中山醫學大學圖書館員劉繡牒,七年前瞞著父母捐骨髓,一年多後,得知受髓者情況不穩,發願為對方茹素,雖然受髓者最後不幸往生,她至今仍吃素,因此機緣認識另一半黃天賜,元月也生下女兒,她呼籲更多人加入捐髓行列,救助更多的人。
三十四歲的劉繡牒於民國八十七年參加慈濟骨髓中心驗血,隔年四月,她接獲慈濟台中分會電話,通知她骨髓初步配對成功,六月抽髓捐贈,是慈濟骨髓資料庫中第一百一十九例骨髓捐贈者。
劉繡牒說,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是瞞著父母親抽髓,當時許多人稱讚她很勇敢,但她覺得受髓者才是勇者,因為受髓過程要「過五關、斬六將」,尤其是骨髓移植前的「殲滅療法」,需用大量化學藥物或放射線照射,破壞受髓者所有骨髓細胞,才能接受健康骨髓,之後還要面臨移植後排斥作用,口腔潰爛、血尿、感染等,受髓者才是真正英雄。
令劉繡牒難過的是,九十年五月,她參加捐髓者與受髓者相見歡,受髓的曲先生沒來,曲媽媽告訴她,兒子情況很不好,她聽了心裡很難過,思考幾天後,發願吃素半年為他祈福。但隔了一、二年後才知道,曲先生在她與曲媽媽見面第二天就往生了。
她說,有人稱讚她是「捐髓救人的大菩薩」,但若不是捐髓的緣故,她不會茹素,也無緣認識慈濟這麼多的好人,讓她可以學習處事與待人接物的道理,自己反而是收穫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