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國十三家報紙聯合刊登社論,呼籲政府改革戶籍制度,要求把人生而擁有的「自由遷徙」之權利還給老百姓。官方媒體新華網轉載了聯合社論後,馬上又被撤掉,顯示此一議題的敏感性與複雜性。
中國一九五八年開始實行的戶籍制度,禁止人民自由遷移戶籍,此一嚴格戶籍制度,將中國畫分成城市與農村兩個世界;將民眾畫分為城市居民和農民。此一制度的最大弊病,即在城市和農村兩套福利體系間,築起一道高牆。
例如,許多大城市的職位要求應徵者必須要有本地戶籍,院校優先招錄本地生,非本地學生童入學要多交錢;諸如養老保險、醫療服務等,都不對「外地人」提供。即使是中學生參加高考、民眾辦理護照以及通行證等,都必須返回原籍地。
中國的戶籍制度曾經過階段性的改革,目前已有十三省市區取消城鄉戶籍畫分,但北京、上海等大城仍躑躅不前,主要原因,除了政府的慣性思維在作祟外,還有一些無法忽視的「經濟原因」。
例如,與城市戶口掛鉤的福利待遇,無法做到全民均等化;與農業戶口掛鉤的土地使用權,無法做到全民均等化,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先解決,就取消現行戶籍制度,勢必衝擊到很多人的利益,引發不可預知的暴動,這也是北京、上海等大城仍未取消城鄉戶籍畫分的主因。
然而,人生而平等,不分城鄉,人民應擁有相同的就業、醫療、養老、受教育與遷徙的權利,中國在「兩會」召開之際,十三家報紙發表聯合社論,敦促加速戶籍改革,是近二十年來中國平面媒體的罕見之舉,也說明了目前的戶籍制度,民怨已深。
然而,究竟要如何改革戶籍制度,拆除城市與農村這道無形的牆,卻仍深深困擾著中國當局,也考驗著中國領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