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冥思集】從傷害中滋養再生的資糧--與神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God

陳念萱 |2010.02.28
884觀看次
字級

全球翻譯成三十六種語言的《與神對話》作者尼爾(Neale Donald Walsch),生平故事拍成了電影,任何對靈魂存在好奇的人,必然會去看這部電影。

尼爾結婚五次,有九個孩子,卻都不在身邊,又剛好在經濟蕭條被裁員的同時,遇上重大車禍,殘疾又落魄地變成公園裡的遊民,好不容易掙扎出來,卻又再度莫名失業,這種問天般的情節,同時發生在一個年紀不小的中年人身上,九成九的人,恐怕都會自我放棄,尼爾也不例外,卻不知怎地,他聽到了上帝的聲音。

作者說:「相信與否,我管不上,寫下本書,僅只是為了分享。」翻譯這本書的孟東籬剛過世,臨走前寫下了感謝千言書,不管好壞對錯,感謝所有發生的人事物;在醫院裡,握著老孟乾枯中的手,我什麼也沒說,看著他那雙越見溫柔的眼神,只在心裡道別,知道,就是此刻。請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大自然界的現象,不需要講道理。

老孟雖從未流離失所,但物質條件,其實並不比尼爾好多少,他們的際遇類似,差別只在選擇還是被迫。老孟選擇清貧度日,因此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活能力,而尼爾是被環境所迫,而讓自己狼狽不堪。

老孟在書中的序言裡說:「如果有神,則人的思辨能力是神賦予人的重大禮物,為了尊敬神,你都必須好好展用它,不然就枉費了神的美意。而如果沒有神,則人的思辨能力更是我們辨別是非的重大依據。…因為,他,我就是神。我跟他是同質的,我是他的一部分,我是他的分身,或者,我是他的化身。」

與尼爾對話的神,不論聲音與身形,都跟尼爾一模一樣,他無法解釋這是為什麼,但欣然接受這像是自己身外化身的某某,的確是賦予了生命中重大啟示,範疇擴及全人類。
 生命的重擊,通常會選擇我們承受能力極限,最激烈的方式與最要命的時刻,俗話說:福無雙至而禍不單行!如果把生活經驗當作一所大學校,那麼,這些事情的發生,正像是越野障礙,只是為了鍛鍊我們日益堅強的體魄,是浪費時間精力去抱怨,還是欣然迎面還擊,決定了我們今生的使命與未來。

無論如何,每個信仰,都在告訴我們,宇宙本體,人人有份,佛教說的同體大悲,其實是讓我們假藉自己練習中的慈悲,學會好好愛自己。只有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會善待別人,而唯有理解慈悲的人,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到生命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