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二十二日公布的報告指出,若未能盡速採取行動,堆積如山的電子廢棄物,可能很快就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和自然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這份標題名為「回收再利用:電子廢物轉為可用資源」的報告,選在UNEP理事會於峇里島召開之前,在各國化學專家集會的「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會議上公布。
該報告參考十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相關資料,估算目前與未來將產生多少電子廢棄物;廢棄品包括電腦、印表機、手機、數位相機、音響設備、冰箱、玩具和電視等。
報告指出,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帶動國內市場消費,中產階層的購買力提高和經濟能力穩定,均促使民眾貸款購買電子電器品,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成千上萬噸的電子廢棄物。
全世界每年約製造四千萬公噸的電子垃圾,大部分是在富有國家產生,單單歐洲就占了四分之一;但新興國家的問題是欠缺處理這些電子廢棄物的能力。巴西、墨西哥、印度和中國是受到電子廢棄物影響最嚴重的新興國家。
中國每年製造兩百三十萬噸電子垃圾,在開發中國家領先,僅次於美國的三百萬噸。到了二○二○年,中國和南非的電子垃圾將比二○○七年增加二到四倍,印度會增加五倍。
UNEP發言人納托爾(Nick Nattall)說,電子垃圾的增多同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有關,他特別提到手機,「這些手機的壽命都很短,有的只有幾個月。大量的電子垃圾被丟棄到掩埋場和垃圾山,有毒物質溢漏到水源、土壤、人體內。」
他說,這些開發中國家從先進國家接收了大量的電子垃圾,舊電腦、舊電冰箱、舊微波爐等都有。需要某種國際架構,監督管理世界電子垃圾的流通。而新興國家需要更新回收技術,同時說服企業主:回收電子垃圾其實有利可圖。
儘管中國政府已禁止進口電子垃圾,但目前仍是已開發國家電子垃圾的主要輸出地。大量電子垃圾都由簡易焚燒回收裝置處理,只能回收少量的金屬,卻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
UNEP執行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表示,「不只是中國面臨這項嚴峻挑戰。如果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完全交由民間部門各自為政,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其他國家亦將面臨日漸惡化的自然環境和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