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止門治病,已說明止心於臍間、丹田的治病方式,以下介紹「止心於兩腳間」的治病法:
3.止心於兩腳間
若是頭痛、眼睛紅疼、脣口發熱、鼻子四周長痘子、腹痛、兩耳隆隆作響、頸部緊痛,有以上毛病時,將心的所緣境,觀注在兩腳間。
作觀之時,腹痛會急痛加劇,但只要一心專注於兩腳間,自然會消除疼痛。
作觀時,若有心悶的現象,可以稍為暫停休息。之後,再重新將所緣境觀照在兩腳間。若觀照中,發覺病痛漸漸消除,應當繼續觀想,直到病痛完全消除為止。
若是感覺腰及兩腳有急痛的現象,即觀想兩腳下,有一丈之坑,將所緣境移置坑底來觀想,以心專注,病痛自當消除。
此種觀想治病方式,必須在靜室中做,方能致效。
又,常將心止於足下,能治一切病。因為眼、耳、鼻、舌、意等五識,都在頭部,心大多向上攀緣,心使風動,風引發火,火融入水,水潤澤身,所以上半身容易調;而下半身屬陰,太陰傷冷,少火故亂,以致有腳足筋攣、疼痛等病。
又,五臟如蓮華一般,片片向下;意識大多往上攀緣,上氣強,衝激腑臟,反而容易致病。
假使將心所緣向下,火氣下降,飲食消化,五臟自然順暢。因此將心止於足下,是最好治病的良方。
為了治病,應當常常用此觀法,必定會有效益的。如蔣添文、吳明徹、毛喜等陳朝要官,皆用此息法,而治癒腳氣之病。(此乃智者大師親自傳授的方法)
4.止心隨緣諸病處
將心止於生病的部位,不出三天,即可達到治病的效果。如開門則有風進來,門關了沒有風就安靜了。
心緣外境時,如同開門;心止於病痛處,如關門的原理。又,心如王,病如賊,心安止在病處,賊就會散滅。
5.以五行相剋、相生原理止病
以五行相剋、相生的原理,於心互止,交互應用,以對治五臟的病。四大的病也是如此。
如《黃帝秘法》說:「天、地二氣交合,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循環。所以,銷熔鍛金可變為水;因為水的滋潤而使樹木生長;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火灼熱,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此為五行相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