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中的一念真心

劉愛貞 |2005.08.28
395觀看次
字級

紐約的二月,仍籠罩在嚴冬的冷冽中,不過在法拉盛喜來登飯店二樓卻滿溢一股心靈的暖流。一場由佛光山紐約佛光會主辦、紐約僑聲電台協辦的「迷悟之間—探尋人生桃花源」讀書座談會,吸引了數百名觀眾聆聽。此場讀書座談拋開了嚴肅的文字閱讀,以趣味詼諧的短劇、音樂劇、朗誦、討論、讀書心得分享方式,來演繹星雲大師的系列著作《迷悟之間》的真諦。

  一日一篇從未間斷
《迷悟之間》專欄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藉由小故事、佛經義理及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組成一篇篇雋永小品。

《迷悟之間》對普羅大眾影響深遠,它對一般人是勵志箴言;佛教徒將它作為個人修行的指南,目前也是全球一千多個人間佛教讀書會的基本教材;至於喜歡小品文的讀者,《迷悟之間》則成了另一種品味的心靈雞湯。

在「迷悟之間—探尋人生桃花源」讀書座談會開始前,佛光山美加地區的弘講師永祥法師,先簡介星雲大師在宗教事業、文藝創作及哲學思想的背景。簡單的說,「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以文化宏揚佛法」短短四句話,就是星雲大師致力宏揚人間佛教的方向。

接著,永祥法師提到一則讓人動容的小插曲,可以看出星雲大師早年對知識的渴求︰星雲大師年輕時代於佛門修行時,因為酷愛閱讀,每每在夜裡安板熄燈後,點燃一支線香,憑著線香微弱的火點,在被窩中繼續閱讀,因此他今日的文學造詣與豐富的典籍知識,一點也不令人訝異。

更重要的是,星雲大師認為若無文字的宏展,佛教很難傳揚下去,決心致力於文字創作,至今著作等身。《迷悟之間》則是星雲大師利用零碎時間、出自於一念真心寫成,有時短短兩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四篇小品,且念念間都非常清楚,將佛教義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深入普羅大眾的內心。

因此,此場讀書座談會,綜合出星雲大師對人生、社會公益、人我關係及對生活的看法,並用別出心裁的方式呈現。

因果是人間最高真理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吶喊:這個社會公平嗎?許多現象讓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無法公平,那麼公理究竟何在呢?星雲大師在《迷悟之間》也解答他對社會公益的看法。
  此一部分由佛光山青年會的成員們,以朗讀的方式詮釋何為社會公益。讀《迷悟之間》中諸如「公平不公平」、「公理在哪裡」、「貧窮與富有」等篇章,就會了解「因果」才是人間最高的真理,無論暫時如何的貧賤富貴,最終都受由因果來裁決。

在商業社會中,人我之間的關係最容易產生衝突、互不相讓。在詮釋星雲大師對人我之間的看法時,以兄妹兩人要求相異而產生衝突的獨幕劇來表現。《迷悟之間》以「你我之間」、「征服自己」、「觀念播種」、「美好的隨喜」、「化敵為友」等篇章中點醒:世界與人都是征服不了的,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最後一個短劇是以九人演出笑鬧小品「喜迎親」來詮釋大師對生活的看法。劇中演出一對新人彼此有容貌上的缺陷,最後卻能化憂為喜,是因為善解加上包容,才獲得幸福美滿。閱讀「生活美學」、「快樂之道」、「任勞任怨」、「三世因果觀」、「推因尋果」、「神佛之間」等篇章,就會找到對快樂生活的答案。

書中提到:面對謎樣的人生,有人回想過去一生中,自己做過什麼?也有人妄想來世不知會如何?更有人怨嘆此生種種不如意。其實迷時不解,悟時始明,正如《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在多段活潑生動的短劇表演後,邀請了多位來賓來淺談個人讀《迷悟之間》的心得,包括︰王鼎鈞、趙淑敏等知名作家及政論家宣樹錚、醫藥學界與新聞界人士,談論各人讀書經驗與心得。其中,王鼎鈞強調:「迷中有悟、悟中勿迷」、趙淑敏提出從迷至悟間,可由漸悟走向頓悟的觀點。

總結來說,希望讀者能在《迷悟之間》的浸染下,得以破斜顯正、轉迷為悟,能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