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二○○四年的「橙色革命」以及喬治亞二○○三年的「玫瑰革命」,都是以選舉舞弊指控為觸發點,以街頭抗爭逼親俄當權派交出政權。
喬治亞總統薩卡希維利和目前的烏克蘭總統尤申科一樣,跟俄羅斯交惡。喬治亞二○○八年曾揮軍進入宣布獨立的親俄南歐西夏,招來俄軍攻入喬治亞;內政上,薩卡希維利更被指責打壓異己。
對於連場「顏色革命」,俄羅斯輿論普遍指控美國是幕後黑手,以擴大美國和北約在前蘇聯地區勢力,削弱俄羅斯;西方輿論則一度預言,前蘇聯地區的親西方顏色革命將一浪接一浪,但結果並未如此。
二○○五年,中亞的吉爾吉斯因選舉舞弊指控,爆發「鬱金香革命」,但南方權貴奪過政權後,未如喬烏兩國般一面倒向西方,而是企圖在美俄間左右逢源。去年,吉國更因不滿美國付錢少,關閉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基地,反而容許俄羅斯興建新基地。
吉爾吉斯顏色革命帶來的外交變化不彰,喬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三國政局也持續動盪,顏色革命在前蘇聯地區也開始退燒。二○○
六年,親俄的白俄羅斯曾出現大選示威,西方媒體一度稱為「牛仔布色革命」,但示威僅曇花一現,專制多年的總統盧卡申科仍在位,民望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