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護人員遭針扎傷害是最常見的職業傷害之一,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蕭淑銖研究推估,台灣醫療服務人員每年針扎數約達八千次,每百位全職醫療人員,一年約會發生四點五次針扎,針扎影響可大可小,但其中可能感染B型肝炎機率高達三成,可能感染C型肝炎比率一成八、愛滋病毒(HIV)的感染機率則有百分之零點三。
不過醫療院所實際針扎通報率相當低,最主要是針扎被視作醫護人員「不小心」的錯誤。護理師小珊(化名)使用除針器時,曾被愛滋病人使用過的針扎到,雖有預防性投藥,但出現暈眩等副作用,還被要求上班,獨自面臨自責、委屈等壓力。
立法委員涂醒哲、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昨於立院舉辦公聽會,呼籲應鼓勵、強化通報系統,通報後的證據以維護醫療人員權益。另醫療院所考量成本,使用安全針具仍不高,與會人員皆表示應強制要求特定服務使用安全針具,減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