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孔子去楚 老子去人

張渤寧 |2010.01.19
1178觀看次
字級

《呂氏春秋‧貴公》篇記載了「荊人遺弓」的故事:

有個楚國人遺失了弓箭,卻不願去尋找,他說:「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呢!」

孔子讚賞這種態度,但仍然作了補充,說:「去掉『楚』這個限定,『人失弓,人得之』就完美了。」

老子聽到了孔子的建言,淡然說:「去掉『人』,那就更完美了。」

在老子眼裡,天地萬物,雖然此消彼長,卻息息相通,歸屬於同一個整體,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你的、我的,當然也不存在所謂「得失」。

老子在孔子去掉一個「楚」字的基礎上,再去掉一個「人」,人生得失不在意,拈花一笑,頓時顯出幾分幽悠禪意。

《戰國策‧顏斶說齊王》記載,顏斶不畏橫強,潔身自好,他拒絕了齊宣王高官厚祿「食必太牢,出必乘車」的許諾,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

雖然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這是針對齊王「食必太牢,出必乘車」的世俗誘惑而言,但反復體味顏斶的這句名言,總覺得「當肉」、「當車」這兩個詞不盡完美,對顏斶的高潔特立有雲霧蔽日的不顯,彷彿顏斶從齊王那裡告辭回家後,人生漫長清寂的日子中,當時的瀟灑,會導致日後內心深處的一兩分酸意。

但,相信世上真有顏斶這樣的事,有顏先生這樣高潔的人,實不願將來有讀書的人誤解或歪曲顏先生的「當肉」、「當車」。因此私下裡,在讀書注評中,把這兩句改成為:「晚食以知味,安步以知心。」

竊以為如此這般,庶幾無愧接近於顏先生悠然閑處、平淡體真的人格和風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