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修道人來說,長久的生病與遠遊,都是修禪定的障礙,因為不容易定心的緣故。在《阿毘曇毘婆沙論》(大二八‧三下)中說:「解脫阿羅漢有五種因緣會退失,一者營事勤勞,二者多誦經,三者諍訟,四者遠行,五者長病。因為這五種因緣,容易導至心念的散亂、不善、隱沒(心沉沒)、無記等。若身體有病,就失去修福的機會,也容易造無量罪。因此,應觀病患境。觀察病患,分為五項:一、明病相,二、病起因緣,三、明治法,四、明損益,五、明止觀。
一、病相
「觀病患境」將病相分為四大病相、五臟病相、六神病相。若懂得醫術的人,能了知四大相。一般的診療,上等醫生聽病人的聲音;中等的醫生看病人臉色;下等的醫生診病人的脈。以下簡單說明各種病相:
(一)四大病相
若身體感覺沉重,或有身體組織病變的硬塊及疼痛,導至身體消瘦枯瘠,是地大的病相。若身體全身或局部性虛胖腫脹,是水大的病相。若全身的燥熱、關節酸痛、呼吸困難,是火大的病相。若頭暈眩、呼吸道疾病、運動障礙及精神疾病等,是風大的病相。
(二)五臟病相
有關診脈法,是醫學的領域;現僅略述五臟的脈相,方能知道如何對治。假使脈搏洪直,是肝病相;脈搏輕浮,是心病相;脈搏尖銳衝刺,肺病相;脈搏如連珠,腎病相;脈搏沉重遲緩,脾病相。又,面無光澤,手足無汗,是肝病相;面青皅,是心病相;面梨(黎)黑,是肺病相;身無氣力,是腎病相;體澀如麥糠,是脾病相。
若從五行相剋、五臟病生,以六氣來對治而言:
「肺」害於「肝」用「呵」氣治:若眼睛上有白色東西,令眼睛疼赤(紅),慢慢變成白翳,或眼睛破,或上下生瘡,或接觸冷風淚直流,或癢、或刺痛、或睛凹,接觸事情容易起瞋心,是肺害於肝而生此病,可用「呵」氣治之(注1.)。(待續)
注釋:
1.呵:張口,內扣上下唇,兩頰內凹,觀想氣呵出。氣出後,含一口氣入丹田。(於座中用此治病時,次數在七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