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護理長把阿幽嬤的手牽過來,握住阿倩的手,並且引導這對母女之間,互相道謝謝您、對不起、愛與保證之後,一家人才終於決定為阿倩辦理「臨終出院」。
而阿倩在返家十小時後,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順的往生了。
隔天護理長跟我說:
「昨天阿倩的媽媽情緒激動時,一直要求要先幫阿倩把氣切管裝回去,而且還要求再救……」
「妳怎麼辦?」
「本來耳鼻喉科的醫師,也決定要應阿幽嬤的要求,重新裝設一個比較小號的氣切管,必要時還要做個小手術……」
「後來呢?」
「我提醒醫師,阿倩曾經親自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這是她本人的意願,所以我請醫師,是不是先去問阿倩本人的意思,因為她當時還是清醒的。」
「結果呢?」
「還好那位醫師很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馬上去跟阿倩確認後,就不再大動工程,而改用小號的鼻胃管代替,只暫時留下一個小小的通道使用……」
「真是個好醫師。」
「可是我有一個問題…」護理長突然正經地說。
「?」
「我到底該不該一大早,就親自下去病床邊,指揮這整個照護過程呢?」
「有時間的話,有何不好?」
「問題是我當天中午,原本是交報告給院方長官的最後時限……」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也許該考慮,把指揮權交給職務代理人……」我順風轉舵。
「重點是,我覺得當下的護理人員皆工作未滿一年,可能無法勝任這種突發性大出血,且家屬又在情緒極大的狀況下。」
「所以?」
「假如我當時不去幫忙的話,我的內心會受不了,因為雖然只有一天相處,阿倩卻是最相信我的。」
「何以見得?」
「其它人在照護阿倩時,包括她媽媽阿幽嬤在內,阿倩都會不耐煩的揮揮手,要大家都出去。」安寧共照護理師小如也加入討論,又繼續說:
「因為護理長除了指揮照護之外,還能很肯定的給予阿倩最需要的承諾與保證。」
「承諾與保證,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前的人來說,的確是最重要的。」
「我記得阿幽嬤辦好出院手續後,還特地跟我們護理站的人,深深一鞠躬表達謝意後,才帶阿倩回家的。」
「想想看阿倩當時的意識雖然仍是清醒的,但是她的血壓卻是急速下降,已經命在旦夕,要不是有護理長這麼堅決的幫她維護自主權,後果真的很難預料。」
「結果也真的證明了,因為護理長毅然決然的介入,阿倩才能順利的求得她想要的臨終方式。」
(三)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