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卦,是下經之始;恒卦,是六十四卦之半。故知咸恒兩卦,剛好在易經「中」間。
咸卦彖辭:「咸者,感也。」
恒卦彖辭:「恒者,久也。」
咸、恒是「序‧綜」關係,可知萬物能恒久,必先有交感,且又以「中道」,統一所有的法則。故有《中庸》一書,能中道,便能長久。庸者,常也。
故咸卦彖辭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恒卦彖辭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而《易經》「澤山卦」與「山澤卦」,是「錯」兼「內外」關係。「雷風卦」與「風雷卦」,是「錯」兼「內外」關係。故損與益,又是「序‧綜」關係。
此四卦,又皆是三陰三陽,且一──四、二──五、三──六,陰陽相應。由「損」至「咸」,差十卦,「益」至「恒」,差十卦。
而《易經》有六十四卦,損益不在、兩卦,可知萬物要能恒久,必陰陽調和相應,且需有損益變化,使其感知靈活,但又不可損益過大,使其失序不回,故損益約在三分之一之內。
如地球繞日,月亮繞地球,其「意志」,是繞圓,但受星體彼此重力牽引,而有「損益」,則成為橢圓。而「息感」其遠時,則斥力變吸力;其近時,則吸力變斥力。地球繞日公轉時,亦同時自轉,故使太陽直射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一條規律的曲線,稱為「黃道面」。
三六○度,作二十四等分,則每十五經線,為一節一氣,便有二十四節氣。南北緯各九○度,而太陽在南北緯二三點五度上下移動,約合三分之一弱。
設若太陽直射最北點到北緯五○度,則必南緯亦五○度,則損益過大,便使太陽的引力抓不穩地球,如此則天地失序,焉能生物?
植物根植於大地,而「意志」則朝天而長。風來時,花葉枝桿略有搖曳,是為「損益」,搖曳時有「息感」,樹根便知探深以求穩固。
故《易經》咸卦彖辭說:「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恒卦彖辭說:「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人若有宗教信仰,信神,亦如植物朝天向陽而長,但亦不可如旗竿硬直無趣,難免有時動搖心虛,如植物隨風搖曳,動搖心虛時,便知根深方能穩久,乃會追尋大地依託。
好的人生:應扎根現實以求穩,崇高理想以向陽,心無搖曳則不美,搖曳過大則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