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波音787夢幻客機自二○○四年研發以來,狀況百出,經歷螺栓缺貨、設計錯誤及罷工,首次試飛共延後六次、進度落後三十個月。首次試飛成功讓波音格外振奮,但分析師表示,試飛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
波音787吸引全球五十五個買家下單八百四十架,總值一千四百億美元,是波音公司轉虧為盈的希望所寄。首度試飛成功之後,繼之而來的重點是———能否如期交貨?
波音公司將787百分之七十的設計及製造,外包給全球各地的廠商,最終組裝在美國完成。這種方式雖降低成本,但也相對帶來風險,一旦一家廠商進度延後,就會拖延整個生產系統。之前多次延後試飛,就是因為部分機體沒有到位,使得在日本、義大利及美國生產的機身與機翼無法組裝。
787創下航空史上新型飛機最快銷售紀錄,但一再延遲交貨讓一些潛在客戶猶豫不決,加上經濟不景氣,有七十三位客戶取消訂單。今年六月由於發現嚴重的設計錯誤,變更機身結構,波音今年第三季虧損十六億美元。另外,波音面臨空中巴士的競爭,定於二○一三年中首航的空中巴士A350客機,也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將和波音787搶生意。
波音能從787賺到多少利潤尚無法確定,分析師指出,除了為研發所投入的一百多億美元,先前因客機延遲交付,還必須提供補償。
此次試飛成功,讓波音鬆了一口氣。波音787未來還有九個月的測試期,波音希望明年底之前,能將首架787交付全日空航空。投資人仍在觀望未來的測試成績,自三月份以來,波音公司股價上漲了大約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