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到媽媽家接她出門,看著她從樓上走下來,朝我一笑,不知道那裡不對勁,總覺得媽媽好像老了許多,像極了照片裡的外婆,仔細一想,原來媽媽忘了戴假牙,經我提醒,媽媽趕緊上樓帶上假牙;有了假牙的媽媽,真不像八十多歲的老婆婆。
我對外婆的印象,僅靠著一張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那是民國四十三年,外婆帶著妹妹,離開香港前夕拍的。外婆和媽媽,抱著剛出生的妹妹,我和大弟靠邊站著;那時,小妹及小弟,都還沒有出生呢。仔細想想,外婆當時也不過七十歲,為什麼顯得那麼蒼老?
我問媽媽,外婆當年為什麼沒有裝上假牙?媽媽嘆口氣說:「那個年代,哪有能力去裝假牙呀?」
那時,爸爸在香港從事電影工作,經常不在家,收入也不穩定
;民國四十二年,外婆到香港與爸爸媽媽同住,外婆看著么女,帶著兩個孩子,肚子裡又懷了一個,生活十分辛苦,她自己人生地不熟,過不慣香港的生活,於是動起回鄉的念頭。
妹妹誕生後,外婆決定回鄉,又不忍心讓媽媽一個人帶三個孩子,提議帶一個孩子回去,減輕媽媽的負擔;出生兩個多月的妹妹,與媽媽一樣,就此與自己的母親別離。
妹妹二十多歲才與媽媽重逢;而我的媽媽,與外婆從此天人永隔;當年輕易的讓外婆帶著妹妹回上海,一直是媽媽心中最大的遺憾。
談起外婆,媽媽不勝唏噓。在媽媽記憶中,外公去世得早,從小外婆帶著她四處打零工,母女相依為命。她說,外婆一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
大約民國四十八、九年時,從香港輾轉送來家鄉的信,告知外婆去世了,那時我小學四年級,回家看到媽媽獨自垂淚,媽媽抱著我哭說,「外婆沒有了」。
幾年前返鄉掃墓,留在上海松江的妹妹,帶我們去看外婆。那裡沒有墓碑,只見一堆黃土,插著一段竹子,表姐與妹妹說,當年大陸很亂,她們也不確定外婆實際的埋葬位置,她們每年,都是在這裡祭拜外婆的。
最近常想起外婆,她生長在平凡的家庭,一輩子庸庸碌碌,為孩子折腰。
但仔細想想,那個年代的中國婦女,不都是這樣子捨己為子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