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報紙《華盛頓郵報》及《紐約時報》、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八日公布一項稱為「Living Stories」的線上新聞簡報實驗,要讓線上新聞的閱讀型態更「活靈活現」、廣泛且深入。
谷歌軟體工程師辛赫,以及資深商業產品主任柯恩在部落格中表示:「Living Stories的概念是,呈現線上新聞報導不同形式的實驗。」
他們以《紐約時報》的阿富汗戰爭報導為例,單一頁面上呈現了新聞報導、意見專欄、影像、影片、圖表的連結及其他素材。
頁面中包含連結至《紐約時報》報導的重要進展摘要、重大活動時間表、重要人物資料及連結到檔案新聞的連結,如之前的阿富汗大選。
網友在「Living Stories」網站上點選這些連結的同時,《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在谷歌的能見度也隨之提升,當人們搜尋相關網頁時,會最先看到來自這兩大報的資訊。
谷歌先前遭受某些美國報紙出版商抨擊,尤其是新聞集團(News Corp.)董事長梅鐸,他指責谷歌從他旗下公司所產製的內容中受益,卻未分享廣告收益。
谷歌反駁這項指控,表示會對報業的問題負起責任,谷歌執行長施密特表示,他們想「與出版商合作,幫助他們建立更大的讀者群、與讀者有更好的關係且賺更多錢。」
這項描述為能製造更多閱讀新聞互動的計畫,預計測試兩三個月後正式上線,谷歌表示歡迎任何有興趣的報紙、雜誌或是網站與他們合作,而這一切將會是免費的。
「Living Stories」面世當日,美國五大出版商合資的數位書報攤也開張了。
這家被形容為「雜誌界iTunes」的企業,由美國五大出版商康泰納斯特(Conde Nast)、赫斯特(Hearst)、梅若迪斯(Meredith)、新聞集團(News Corp.)及時代公司(Time Inc.)聯合經營,旨在發展呈現報紙及雜誌內容的共同格式,在可攜式裝置如智慧型手機、閱讀器及筆記型電腦上閱讀。
聲稱擁有一點四四億讀者的這五家大型出版商八日聯合聲明,他們成立的數位平台將提供廣告機會,開放給其他想提供內容的出版商。
近期在市面上的電子閱讀器,如亞馬遜(Amazon)旗下深受歡迎的Kindle,並不支援廣告功能,且比起期刊,更像是專為電子書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