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台南府城「雞屎藤新民族舞團」十二日將在高雄縣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演出今年冬季舞蹈摺子戲「臨水流殤-婆姐、藝妲與南音」,勾勒清末台南五條港藝妲、婆姐因緣。
「臨水流殤-婆姐、藝妲與南音」以台南府城的地方歷史為主,將時空場景拉到清末台南五條港,也就是今日的海安路街頭,洋溢著藝妲們的府城流風。在燈紅酒綠中,卻有莊嚴之地臨水夫人廟,以安胎註生靈驗,身旁次列三十六位婆姐。
看在藝術總監許春香的眼中,卻是一種前世今生的關聯。當時這些藝妲身上帶著莫名殤痛的神祇,轉世降生在人間,變成安靈鎮魂的婆姐。於是,許春香讓戴著面具的婆姐們,與藝妲連結,讓她們的故事藉著一摺一摺的劇情,展現在舞台上。
許春香表示,舞者特訓包括古典肢體訓練,與戲劇肢體訓練,由成功大學國劇社指導老師高美華,及就讀英國艾塞特大學戲劇系博士班的長女陳慧勻負責。
許春香身兼導演與編舞,擅長傳統民族舞創作,曾拿下多項民族舞創作大獎,近年來,創作風格轉變,以台南在地風土為題材,創作出具有濃厚鄉土情懷的舞作,如「咖啡時光」、「昭和摩登」,以及二○○八年受台灣藝術大學邀請,創作的「臨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