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壞人活得比好人還要久?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人往生之後,到底聽不聽得到我們對他說的話,還有民間習俗有一種「觀落陰」,如果真的要問,對往生者會不會不好,他會不會更不捨得?
福報禪師答: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早死是違反天理、慢死是福壽,這是一般人對生命普遍性的認知,事實上,早死只是不符合我們對生命長度的要求;難道長壽真的就是有福嗎?
佛教對生命的正確看法是因緣循環,我們從而了解今生是前生的延續、來世的基礎,生命品質完全掌控在自己對生命的熱忱與責任。
因果報應,不能只看一時,依時空關係,有三種情形:一是現生造業,現生受報;二是現生造業,來生受報;三是現生造業,在二生或多生之後才受報。所以不是不報,而是因緣未到。今生所受、所做,都與過去、現在、未來息息相關,不一定在這世看到果報。活得長不一定絕對幸福,活得短未必是造什麼惡業,壽命的長短不一,都有因有緣,佛陀常勸諫人們,生死瞬息即在呼吸間。
剛往生的亡者,其神識尚在周圍,他聽得見、看得見家屬說話和舉動,只是因空間和頻率不同,無法和生者溝通。初往生之人,心情就像小孩子突然去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驚恐疑懼難免,基於安全感,什麼來他就抓住什麼,所以此時最重要的,是為其創造善因緣,比如誦經念佛,嚴防邪祟誤導他墮入惡道。再者讓他了解世緣已盡,未了的事會幫他完成,往生就像身體壞了,換個新家一樣,讓他沒有恐懼。萬緣放下,歡喜嚮往更美好的地方—極樂世界。
「觀落陰」乃緣於親人對亡者的思念心切,先不論虛無神秘,難以求證。就是真能觀到,不論所觀的結果如何,都不如積極地為摯愛的親人做佛事超薦,清淨布施,施愛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藉佛力的加持及回小向大的功德,為他鋪設一條善美的去路,來得更重要與實際些,您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