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佳節,長者登佛光山,在各殿堂樹下石桌構圖作畫,專注作畫,描繪三好「心」世界。
銀髮族登高畫三好 佛光童軍探訪獨居長輩 展現人間有愛
這幾年來,全球普遍人口高齡化問題,使得老年生活關懷成為社會顯學,受到廣大關注。跳脫以往只有生病、功能障礙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刻板模式,開始提前關心預防老年疾病與失能狀況的發生,同時進一步規劃養生保健、生活娛樂、專業能力、人際聯誼兼具的銀髮生涯。
「老年」與「灰暗」畫上等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愈來愈多年長者,退出社會主力生產者的角色後,利用更多空閒時間,積極參與各類型活動,學習新課程、新事物,自由安排自己想過的生活,充分把握、開展人生「第二階段的精華期」。
關懷長者 傳承敬老之道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二○○六年開始推動「松鶴關懷年」,陸續舉辦「銀光閃耀嘉年華」、「長幼傳承‧美滿人生」、「人間有愛‧重陽敬老」活動,所有策劃主軸都以「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及培養下一代孝敬品德」為定位。
二○○九年再度融合「鼓舞長者過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心靈美好的生活」及「關懷長期臥病、獨居的老者」兩大重點,慈悲基金會南北辦事處同時展開活動,只為一個目標│讓老者安之樂之!
登佛光山 彩繪心中三好
慈悲基金會在涼爽晚秋時節,特為長輩量身設計一場「重陽登高畫三好」活動。當日,來自高屏地區百餘位六十歲以上長輩,帶著兒孫一起登上佛光山,巡禮大佛城、普賢殿、大悲殿、大雄寶殿等各殿堂,彩繪佛光山、彩繪自己心中嚮往的境地,更匯注「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的精神於其中。
慈悲基金會執行長蕭碧涼感謝這些頭髮已花白但精神矍碩的長者,以珍愛生命的動力,透由畫筆繪出三好的意義與價值,讓顏色豐富自己內在的生命,同時也為慈善工作盡一份心力。
創作潛能 令人意外驚喜
風徐來,陽光照,置身於殿宇旁、樹底下,坐在石椅上、花圃邊作畫的每一位長者,神情專注安詳如入定,彷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老人家構圖簡單,下筆自然,線條用色毫無矯飾,每個人都是素人畫家,反映返樸歸真的一種心境。
在大悲殿簷廊一角的八十二歲吳秋雲阿嬤,抬頭一笑,說:「出來玩玩,很開心。」兩位七十多歲、結伴走遠坡到普賢殿的阿嬤,在樹下石桌舖展畫具,低眉垂目地思惟著,筆在紙上隨意走,看著銀白髮絲在樹蔭間隙閃出絲絲亮光,她們本身已入畫了。
七十七歲黃秀英阿嬤笑呵呵拿出一張作品,說:「這是第一次自己想畫就畫出來的,就喜歡畫佛啊!」七十三歲蘇玉鳳阿嬤蹲在地上和石雕小沙彌面對面,然後畫出一個有兩塊圓圓腮紅、肥嘟嘟、笑彎了嘴角的可愛小沙彌。
三好作品 裝飾慈悲發票桶
這場邀請長者到佛光山「重陽登高畫三好」活動,結合了重陽敬老、三好精神、慈善公益多重意義。長者的作品在活動過後,將製作成「慈悲發票桶」上的圖案,每一個收集捐贈發票的桶子,就是散播「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種子;每一張小小的發票,都成為一分無限的希望,將希望兌現,使需要協助者得到較豐富的社會福利。
表演才藝 展現學習成果
同一天,慈悲基金會北區辦事處與桃園縣政府、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合作,在桃園縣婦女館國際演藝廳舉辦一場「二○○九年桃園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果暨重陽敬老楷模表揚」典禮,表揚服務義工績優敬老楷模,促進社會尊老風氣;安排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長者上台表演,展現老年人的健康活力及才藝學習成果,共有七百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齊聚交流。
生命教育 童軍關懷獨居老人
人到老年仍然身體健康、愉快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但總不會每個人都如此幸運,因為老與病是生命的過程之一。而獨居的老病者是社會的寫真縮影;是最沒能力照顧自己、卻最需要社會關懷照護的族群。
感動落淚 忍不住抱抱孩子
慈悲基金會承續二○○八年「人間有愛‧重陽敬老」內涵,從十月開始在全省推動二○○九年「生耕致富‧重陽敬老」活動,再度結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童軍團,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佛光山各別分院、各分會佛光人帶著童軍、幼童軍與豐富的結緣品,在各里長的協助下,走訪社區獨居、身心障礙、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長者。許多長年無人探望的老人家,一見到孩子就高興的不得了,或是感動落淚;會摸摸孩子的頭、拉住孩子的手,或忍不住抱一抱孩子。
孩子在童軍課程、潛移默化的教導中懂得敬老,所以也能活潑大方地與長者互動,無論是按摩搥背、問候談話、歌唱、演奏、送上一句祝福的話及結緣品等,每一個動作、語言與心意,都是實踐三好之道。
這樣的交流,正是人間之愛;溫暖了黑暗角落蒼老的心,並在童幼心田播下了精神傳承的種苗。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網址:http://www.compassion.org.tw/
劃撥帳號:40656091
戶名:佛光山慈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