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石油時代 中砸47億探可燃冰

 |2009.10.26
108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天然氣化合物「可燃冰」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有希望戰略資源」,中國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大陸可燃冰儲量或超過兩千億噸油當量,中國將投入至少人民幣十億元(約四十七點二六五億新台幣)加速開發。

香港《文匯報》引述官員的話說,中國近兩年加快可燃冰研究工作,計畫二○一五年前投資開發,預計二○二○年前後有望實現工業開採,最快二○三○年商業生產。

直接燃燒 汙染少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能源瓶頸,預估世界石油儲量只夠用四十年,天然氣可用七十年,因此開發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可燃冰可直接燃燒,汙染少,廣泛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業界認為是「後石油時代」重要的替代能源。

中國從一九九九年起研究和探勘,二○○七年五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獲得可燃冰樣品,成為繼美、日、印後第四個在海底獲得可燃冰樣品的國家。今年九月,中國宣布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鑽獲可燃冰樣品,成為繼加、美後,第三個取得陸域可燃冰的國家。

青藏高原 最看好

「不僅東海、南海、黃海的大陸架和深海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青藏高原、東北凍土區也可能蘊藏體積巨大的可燃冰。」

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凍土國,凍土區面積共計二百十五萬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具備可燃冰形成的溫度和壓力條件,是最有前景的掘礦區。

另外,東北漠河盆地和西藏風火山、烏麗等凍土區也可能有礦藏,「按照目前的研究勘探情況預測,中國可燃冰遠景儲量可能超過兩千億噸油當量,凍土區儲量尤為可觀,可能占總儲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開採技術 仍落後

專家表示,雖儲量豐富,但中國在相關研究上落後已開發國家十幾年。陸域開採較可行可燃冰的形態和儲藏地域極其特殊,對開發技術的要求甚高。

從地下開採一立方公尺可燃冰,將在地下形成約一百六十四立方公尺的壓力空缺,對環境影響極大,而青藏高原地區是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至於海底可燃冰開採,最大難度在於防止海底壓力驟減後破壞海底環境並可能引發海嘯。中國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考慮到可燃冰的特殊性,中國肯定會謹慎地對待,不會貿然進行商業開採,更不會讓開採給環境造成破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