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詞,台灣人耳熟能詳,因為台灣目前一致公認的當務之急就是──「拚經濟」。
經濟是指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它源於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的《經濟論》一書,原義為「家庭管理」。
而在中國,「經濟」一詞也出現得很早。《晉書‧殷浩傳》中曾寫到:「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經濟」一詞,意為「經綸濟世」、「經國濟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
到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學者把英文中的「economy」一詞譯為「經濟」,才有了現在的意義。後來,日文「經濟」一詞又由留學生引入中國,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出版的有關書籍中,「經濟」一詞已經廣泛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