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經濟、公共財 崩解自由市場

 |2009.10.14
112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得主,一位研究森林、漁場、油田等自然資源的管理、一位研究企業為何規模愈來愈龐大,這兩位新科得主的研究成果,開啟反省金融危機新思路。專家稱讚諾貝爾委員會的選擇恰得其時,凸顯出純自由市場法則崩解時對經濟穩定的渴求。國內學者分析,這顯示從制度、治理和生態看經濟的新理論,將更受重視。

兩位得主均研究經濟治理,柏克萊加州大學榮譽教授威廉森探討企業管治、首位女性得主歐斯壯則鑽研自然資源管理。

七十七歲的威廉森在柏克萊加大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有些金融機構的倒閉可能威脅到整個金融制度,但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解決之道。「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銀子彈是不存在的,並沒有什麼速戰速決的答案。」他主張應規範大規模企業的行為,而非分拆大企業或限制其規模。

在這一波金融與經濟危機之後,某些傳統派市場經濟理論家已被認為不可信。而兩位新科得主的研究方法,和基於「完美市場」概念進行論述的傳統、純理論研究極為不同。威廉森重視「對企業架構可能有影響的缺失」,歐斯壯的專長領域則是「(市場的)失敗和公共財有關」。

經濟學者指出,威廉森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理論早已成為全球商學院教材,要了解企業結構一定要研究他的理論,至今獲獎是遲來的肯定。威廉森在一九六○年代並曾為美國司法部研究反托辣斯法,對相關法律有很大影響。

諾貝爾評選委員會表示,兩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解和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新思路。次貸危機的一些核心問題,比如大到不能倒的公司、高額分紅、風險承擔行為以及危機應對中的政府角色等都與兩位獲獎者的研究相關。

《華盛頓郵報》稱贊兩位得主皆從實務出發,而非純理論派,尤其首位女性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曾進行廣泛的實地研究。七十六歲的歐斯壯是第一位強調公共財管理的學者,在經濟學獎得主揭曉之前,各方已預測這次得獎者一定和全球氣候變遷的經濟學有關。在公共資源的管理上,她在政府中央管理或徹底私有化兩極主張之外,提出使用者自己組織、自主治理的第三種途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