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甲訊】根據統計,國內兩百名新生兒就有一名先天性聽障,但只要早期發現透過神經刺激,仍有極高改善率。
台中縣大甲鎮李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吳忠倫表示,新生兒先天性重度聽障,若不經由聽力篩檢,往往要到一歲半後才得以診斷出來。
他表示,新生兒聽力障礙的危險因子,包括遺傳性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時感染、顱顏異常、出生體重過輕、需換血的黃疸、細菌性腦膜炎等。
通常新生兒聽力在一個月大前篩選,三個月大前診斷,六個月大前開始治療與復健,吳忠倫提醒,把握六個月到三歲的聽力語言發展黃金期治療,才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發展。
他說,目前檢測新生兒的聽力,有耳聲傳射儀與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透過聲音刺激,在腦波產生反映,比對正常新生兒的資料,就知道聽力是否正常,臨床敏感度達百分之九十九,是可靠性相當高的檢查,但須自付一千至一千兩百元,建議健保局應將新生嬰幼兒聽力篩檢,納入健保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