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大海嘯造成重大傷亡,但不幸中的大幸是本次巨災直接衝擊的都屬鄉野地區,沒有侵襲主要城市,所以受災國人口密集都市、港口、工業及交通基礎設施並無蒙受重大創傷,主要貿易及生產設備損失有限。就經濟面而言,對受災國影響則較預期為小,不致大幅衝擊社會人民生計,。
震災後,不少投資人回憶起二○○三年SARS的經驗,擔心引起當地股匯市震盪。不過,券商近日陸續發表南亞震災影響評估,目前估計其衝擊程度遠低於二○○三年的SARS,除了泰國今年GDP成長預估值遭微幅調降,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維持不變。而從上周外資休假期間,仍對亞洲全面買超達十一點四億美元,顯示當地仍吸引外資持續流入,甚至國際間大規模救災和重建工程有助內需成長,緩和短線衝擊,使得災後股市仍緩步走堅。
經濟學家貝克提到,一國經濟因為大災難而一蹶不振,但良好投資教育和救難機制,將影響其復元程度。因此,南亞國家能否快速走出震災衝擊,與政府的救災效率密切相關。但就目前初步統計,此次觀光和當地產業損失來估計,新興亞洲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可能較上季減少零點五至一個百分點,唯幅度遠低於SARS期間單季重挫百分之六點四的慘痛歷史。
在個別國家方面,以觀光業占GDP達百分之六的泰國受創最深,單季經濟成長率可能由上季百分之七降為零;但印尼、馬來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之經濟成長率,預料反而優於上一季度。整體而言,今年南亞經濟展望仍佳,政府財政和國際救援足以因應震災損失,而災後重建甚至有利當地內需市場擴張,若當地未爆發嚴重疫情和社會動盪,中長線股市可望持續反映基本面之成長。
從投資人角度來看,震災後外資買超動能持續,走勢相當穩健,顯示市場對中長線經濟展望頗具信心,無須過度擔憂,但若對單一市場疑慮較高,可就亞洲區域角度進行布局。以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仍可達百分之三的水準,亞洲依舊是最具上漲潛力之投資標的,建議持有比重可達二至三成。積極型投資人則可留意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內需成長潛力出色之市場,低檔期間酌量加碼布局。(本專欄由摩根富林明投顧提供,投資人可以撥免付費專線○八○○○四五三三三詢問投資理財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