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張燈結綵的北京城,就像在準備一場嘉年華;但長安街上各路口到處可見的持槍「藍劍」特警部隊和坦克,又像在告訴外來遊客,這裡有如戰區的緊張氣氛。中共傾舉國之力辦建政六十周年大慶,一方面向全世界誇示已躍入大國之林的富強,一方面則必須應付內外諸多衝突挑戰。
十一前夕,新疆烏魯木齊的兩度衝突,達賴訪台、熱比婭遊走各國,都衝擊中南海高層神經。烏魯木齊和西安「刺針黨」事件說明,在鐵腕鎮壓民族衝突後,維族人找到「窮人的原子彈」,以製造社會恐慌來突破軍警的制式管制。未來,除了刺針,還有可能出現其他能製造社會恐慌的伎倆。
對外而言,中共急於挾帶強大的經濟力在國際間扮重要領袖角色,搶奪發言權。不管是G20的發言、聯大和中美對話,都在強調中共的強大和崛起,試圖讓人民幣取代美元。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海嘯似乎見底,但中國出口數字依然難看,用擴大內需來延緩社會矛盾,以加快速度減少差距帶來的衝突,都還在努力階段。
為防止敵對勢力見縫插針、為防止大陸內部矛盾加大,中共採取的辦法是高喊黨的建設,同時加強對文宣的控制、對社會秩序的管制。
在「十一」之前的三個月,中共加強對社會資訊控制,封鎖了許多網站、逮捕維權律師、加強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審核。這些顯示,無論天安門廣場前出現多麼先進的坦克、導彈、飛機、火砲,都無法掩飾中共對自己的沒自信。
一體兩面,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共已形成自己的政治模式,其中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中共經驗和能力備受外界關注;但中共在取得政經重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快速推進同時,積聚了大量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