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業實由自己作,從己而生從己起。惡業能摧毀愚者,猶如金剛破寶石。」———《法句經》
鑽石的原料是由黑鉛那樣的碳素組成。黑鉛一般也用做鉛筆的原料,而鑽石則是人人都想擁有至少一顆的寶石,屬於價值不菲的貴重物品。黑鉛與鑽石本屬同一原料,卻因生成過程不同而最終變為二種相異成品。因為有二千公尺深的地下壓力,才能打造出最堅硬的鑽石,粉碎一切物質。將鑽石的這種特性用以比喻金剛的般若智慧,正是《金剛般若經》,就像最堅硬的金剛石連如意珠也能粉碎一樣,惡業也能摧毀愚癡的人們。
佛教教導世人要徹底地從自己身上找出善與惡的原因。佛陀在世時,雖說弟子有幸遇見佛陀這麼神聖的導師,但教團裡還是出現像提婆達多那樣分裂僧團的弟子,也有像迦羅特羅那樣愚蠢的弟子,因擔心自己得到的供養減少,而阻止女信眾拜見佛陀。他們最後因破壞僧團和合,而留下了活著墮入無間地獄的紀錄。這一切原因,都在他們自身上,並不是別人造成他們的「毀滅」。
世尊總是教導我們:一切原因,皆向自身尋。佛陀還說,追尋原因,不能只看短期的、現世的,還得上溯至過去世,仔細觀察前生,從中尋找。若想知自己前世所做的善惡是非,觀察今生自有分曉;欲知來世會變得如何,要留意自己今生所做的行為。
我們立足於此時此刻,觀察自己當下的行為,進而便可得知自己過去的人生與未來的情形。這是因為一切原因皆在吾人身上,一切結果皆來自自己的行為。
從自己身上找出幸福或不幸的原因,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因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深刻地體會到對自己人生所應負的責任。我們不會將自己幸福與不幸轉嫁至他人身上,而只會為了過正直的人生,而默默地精進修行,生活面貌也會因此而顯得可貴。
我所犯下的罪過,皆因自身而起,就如同金剛石能粉碎如意珠般,我的罪業也將摧毀自己。佛陀此段話,是在警惕並囑咐我們,要對這個真理懷有敬畏之意,並時時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