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人間經證14--恭敬不輕

滿謙法師 |2006.04.22
1209觀看次
字級

佛法在眾生身上求,應以恭敬心看待一切眾生,視眾生為未來佛,「恭敬不輕」是處事最好的不二法門。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云:「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經文中的常不輕菩薩就是過去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宿世以來都恭敬不輕他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法。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慈悲心,這不就是佛嗎?假如我們對別人人格都能恭敬尊重,都把人當作聖賢、佛祖、菩薩,恭敬不就是佛的性格嗎?假如我們每一個將別人,當作是佛,對每一個人都尊重、讚嘆,這樣我們尊重別人的心,不就是佛的心嗎?

所謂「不輕」,就是如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無友不如己者」,因為恭敬尊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特徵、面相,因此不輕視每一個人,即使是小孩子或是年輕人,都會有值得我們學習尊敬之處,因此不輕就是包容異己,尊重他人的差異性。我希望別人尊重我,先問自己有沒有以慈悲心對大家,凡事我有沒有先去關心別人,有沒有愛護別人,所謂「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別人怎麼樣待我,我先要怎麼樣去待人,所以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你不輕視別人,慈悲對人才能獲得尊重。

據說美國著名的學府史丹佛大學的成立,是因為史丹佛夫婦為了要紀念已經去世,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的兒子,剛開始夫婦倆穿著簡單去拜訪哈佛的校長,由於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見校長,校長的祕書乍見這兩個鄉下佬,在片刻間就斷定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因此告知校長很忙無法接見,但夫婦倆決定等待,等了幾個鐘頭裡,祕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能知難而退,自己離開。然而,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裡,最後秘書不得已,只好請校長見他們幾分鐘。校長在聽過他們的訴求,想要在校園裡為死去兒子的立一紀念物後,以輕蔑口穩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七百五十萬元。」

史丹佛夫人聽了沉默不講話,陷入沉思中,校長卻很高興,以為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只見史丹佛夫人轉向她丈夫說:「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而哈佛的校長覺得很困惑和混淆,不明所以。

就這樣,史丹佛先生夫人(Mr. and Mrs. Leland Stanford軡離開了哈佛,到加州成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軡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所謂「不輕」,我們不但對別人的人格要尊重,對別人的名譽我也不能輕視,對人的智慧不輕視、對人的權利、財富、安寧、對人的生命、幸福,對他人的一切,我們都能不輕視,不輕視就不會侵犯。

假如全世界大家都能恭敬彼此不侵犯,都能不輕視,尊重對方,那麼國家社會多麼的和諧,家庭會多麼幸福美滿,世界會有多麼和平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