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如果沒有打手球,人生路可能會完全不一樣。」林福亮談起手球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因為手球,他能當國手,在一般人無法隨意出國的年代出國比賽;因為手球,他能進大學念書;也因為手球,讓他在維持興趣時,還能學以致用,擁有教職和收入,甚至當上聽奧代表隊的總教練。
正因此,林福亮相當努力從事手球運動的推廣工作,接下聽奧教練職務,也抱著「義不容辭」的想法投入。剛開始集訓時,選手們白天還得上班,他盡力為大家「喬」出適合的練球時間,北部地區缺乏正規手球場地,租金也達每天六千元之譜,他就靠關係和人脈,找到適合的球場,供選手練習。
「很多人到後來都把工作辭掉,全心投入聽奧集訓。」林福亮指出,聽障選手們,先前從事的也多半為臨時性質的工作,收入相當不穩定;想到這群「憨囝仔」如此拚命,卻仍與四強失之交臂,「當然還是會覺得遺憾啦!」林福亮口氣中透露著落寞。
也許林福亮會當上聽奧代表隊總教練並不是偶然,而是冥冥中注定他們要相遇:一位對手球堅持數十年歲月的老兵,與一群即使聽不清楚、工作不穩定,還是堅持要打手球的生命戰士。
問他四年後,願意率領中華隊再戰雅典嗎?「不一定啦!希望這批選手到時候能再聚起來,一個也不少。」林福亮笑著、盼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