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德國柏林印度美術館,展出一幅中國北朝時期(西元三八六至五八一年)的佛陀本生故事圖。此圖原為新疆克孜爾石窟樂天窟天井畫的一部分,後被德國勒考克探險隊剝走,之後被該館典藏。
此幅壁畫長三十公分,寬約二十五公分,畫面簡潔明快,形象生動,呈現釋迦牟尼佛過去生為解救孩童,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故事。由於故事主題的純粹性和鮮明性,在造型處理上強調大小、動靜、主次分明,並運用了深棕、灰黑、青、綠、白等冷色調,形成嚴肅而悲壯的感染力。
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和敦煌莫高窟並列中國四大石窟,是全國開鑿最早的石窟,建於西元三世紀,比莫高窟還要早,其內容豐富,數量龐大,延續時間之長,在中國現存諸石窟中居於首位,被譽為中亞最優美壁畫。
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省拜城縣,屬於龜茲古國疆域,地處古絲綢之路交通要衝,是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佛教從印度傳入新疆後,龜茲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重要橋梁。
龜茲石窟群較集中,壁畫內容豐富,不僅有表現佛教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等壁畫,還有大量表現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畫,被譽為古龜茲文化百科全書。
石窟主室正壁為主尊釋迦牟尼佛,兩側壁和卷頂則繪有釋迦牟尼的事蹟。西元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西方探險隊從克孜爾石窟劫掠大量精美壁畫。
目前,克孜爾石窟二百多個石窟中,保存有一萬多平方公尺的壁畫。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藝術館,尤其是德國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珍藏大量探險隊掠走的克孜爾石窟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