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工信部已完成「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畫」,將限制包含十七種稀有元素的「稀土」出口。由於稀土是高科技工業的重要原料,這項計畫恐怕將造成全球高科技緊縮,從當紅的混合動力汽車、觸媒轉化器、超導體到精準導向飛彈,生產都將受到影響。
中國擁有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稀土,主要蘊藏在內蒙古,全球供應量有百分之九十七來自中國。工信部的計畫包括全面禁止鋱、鏑、釔、銩、鎦的出口,並限制釹、銪、鈰、鑭每年出口總量在三點五公噸以內,遠低於全球所需。
舉凡iPod、手機、電漿電視、導航系統都需要稀土元素,中國限制出口的計畫凸顯出稀土藏量日益減少,資源戰已進入新階段。各國可能發現,未來捧著錢也買不到稀土,生產省電燈泡所用的鋱,每公噸價格已達八十萬美元。
澳洲稀土公司Arafura主管史蒂芬斯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時指出,中國的同業告訴他,工信部的計畫將送交國務院審議。史蒂芬表示:「中國並不是故意為難各國,而是為了確保本身經濟發展和開發清潔能源所需,這項計畫警告各國:必須自謀生路。」
美國在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是全球稀土最大出產國,但中國在一九九○年代以廉價政策,幾乎把全球市場一網打盡,如今中國減少出口,在六月間引起歐盟和美國向世貿組織投訴。
日本政府已公布「稀有金屬確保戰略」;美國擔心中國壟斷稀土供應,在加州最大的稀土礦最近打算重新開發;Arafura集團也將在澳洲西部開採鋱。
稀土金屬對開發清潔能源不可或缺,風力發電機需要釹來製造磁鐵,將風力轉化為電能;日本豐田汽車的混合動力車Prius每輛需要二十五磅稀土,而柴油引擎的觸媒轉化器需要用到鈰和鑭,雷射則需用到銪。
新科技愈來愈仰賴稀土,雖然澳洲、北美、南非都有稀土,但要投入市場供應,恐怕需要數年時間,而且也不敷全球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