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災過後一星期,資深護理師小美,向安寧病房請假:「我向救災單位報名,明天早上五點,要到災區當志工一天。」
雖然安寧病房的離職率偏高,人力總是不足夠,但大家仍然重新排班,好讓小美成行。
隔天晚上八點,小美全身沾滿泥巴,背著大背包回到安寧病房,趴在桌子上跟我說:「災區慘不忍睹,親眼目睹震撼千百倍於電視畫面,讓人不忍。」
「妳去幫什麼忙?」
「我們的任務是背十個緊急救護包到災區,發放給十戶人家。」
「順利嗎?」
「都還好,但我碰到其中一戶災民,跟我們重複要兩份緊急救護包。」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原因。」
「又不是領錢,也不是領食物或保暖衣物,領兩個急救包做什麼?」
「對啊,我們都覺得很奇怪,因為假如碰到大傷勢時,趕緊就醫才是正途啊?」
「妳怎麼辦?」
「我們接到指示,因為急救包暫時還夠發放,所以還是多給他一份。」
「?」
「救災單位的負責人說,假如是『真布施,就不怕碰到假和尚』。」小美說完後,苦笑了一下。
「這倒是有點像我們安寧病房,有時也會碰到病人或家屬,明知道已經可以出院接受安寧居家照顧,卻推拖說家裡沒有人可以照顧,或居家環境不好等等的,總是想多住在醫院久一點。」
「雖然這種人的心態可議,可是我看周醫師您,為什麼每次都不會當場戳破,這些病人的各種藉口,還反而對這些人繼續噓寒問暖呢?」
「其實這些末期的病人,就像碰到天災的人一樣,突然陷入奪命的人生災難裡面時,可能因為沒有安全感,才會本能的想多抓住一些東西。」
「就像我碰到的那位災民一樣?」(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