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輸出更能推廣台灣

郭士榛/文 邱麗玥/攝 |2009.08.23
956觀看次
字級

故宮員工消費合作社總經理何春寰表示,故宮禮品店內主要商品分三大類,第一大類是仿製品:像清明上和圖、青銅器、瓷器等仿製產品;第二類是出版品:如展覽的導覽手冊、專集或畫冊,研究本訂成的專書;第三種則是旅遊紀念品,比較像是周邊商品及延伸商品,像是翠玉白菜可能有書、卡片是其周邊商品,另外可能用其圖像做成皮包、相簿、筆記本、筆、手機吊飾等等這就叫延伸性商品。

何春寰指出,文創產品新意無限,有人喜用書法中的字,用來變化成絲巾,這也是延伸性商品,已不是書法本身;有些是和很新的材質結合,像是有家廠商做矽膠,其實是天然材質,特性是不沾油、不吸水,很適合拿來做餐桌墊,把蘭亭序、或清花圖樣和此材質結合以後就變成新商品,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是跨業、跨界、跨領域,不見得是文化圈、藝術界的人士,可能是產業界的人在做,若這樣一群人對文物內容都有接觸和了解,再加上市場開發,有機會碰撞激發出新創意,使能走進民眾生活的一角。

何春寰說:「真講文化創意產業是無遠弗屆,無法分類的,故宮禮品店內每一樣產品都是由故宮文物轉化成的商品,就看怎麼做,像是有人用朗士寧的花樣做成布料,再又轉成小熊,填充玩具,就發現是不斷詮釋再詮釋,可能做成布料後,又做成絲巾,床單,桌巾,最終會發現各種生活用途都可發展出產品。」

故宮文創是朝著創意文化園區發展,園區內將與各式產業結合,可能會看到地板、壁紙材料、燈具等等多樣,更精緻的產品,可以和世界級的創意平台合作,更生活化的呈現會出現在園區。何春寰表示,而禮品店就會更偏向故宮文物的仿製品、出版品、旅遊紀念品,不過園區的創意可能更多,而源頭仍由禮品店出發,激發創意出來,由博物館文物延伸性商品,再和文物產業結合時就是無限展望了。

文創對故宮而言在保存文物,教育推廣文物同時,並與不同產業結合,產生可行的外銷商機,更可能產生台灣特有的國際品牌;合作過程是授權,而授權的收益就是國庫的收入,當授權愈來愈多時,最後故宮可能就不會再是國庫的負擔,當然這是一個過程,希望各行各業都能來開發故宮文物,商機是不可限量。

像是早期歐洲人認識中國,就是透過絲綢之路,現在台灣產業這部分的創意並不輸國際,好好運用和發揮,可以做的更好,何春寰指出,當「made in Taiwan」這樣商品愈來愈多時,對文化的宣揚,文化素養的推廣絕對有好處,因為產品進入生活最容易被民眾接受,何春寰說:「為何會認為喝英國下午茶就一定要用那種杯子,就是由商品而來的,我們中國人的茶文化也不差,文物中和茶有關,如畫、詩、書法都和茶文化很有關係,台灣出產茶,茶道具製作非常好,當全世界都風行喝中國茶了,這就是文化輸出,文化大國就是如此來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