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銀行家》雜誌(The Banker)上月公布今年全球一千大銀行排行榜,六年前榜上無名的中國已有五十二家上榜,較二○○七年增二十一家,其中三家更名列前五大。
雖然西方銀行由於仍能維持巨額集資的能力,仍是榜上主角,但《銀行家》也說,未來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銀行可能取而代之。
中銀高級經濟研究員張穎認為,目前中國市場未完全開放,因此在這場金融危機裡受創最輕,有毒資產也少,在金融海嘯中的競爭力因此強過歐美同業。隨著銀行業深化改革和市場化,中國銀行在世界的地位將更重要。
中國銀行業表現佳,中央調控促進穩定是重要因素,中國政府推出的四兆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大幅促進銀行業的放貸款能力。此外,中國上半年鬆動銀根,新增貸款總額高達七兆三千七百萬人民幣,吸引大量熱錢入境。
其中不少資金流入股市及房市,恐催生新泡沫或通膨;銀行信貸規模膨脹太快,可能形成不良資產比例上升。但張穎認為,若央行適時、適度收緊貨幣政策,中國不至於會像歐美銀行出現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中國銀行不只在境內成長,還將全球金融危機化為拓展海外市場的良機,加緊布局海外。
此外,中國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加上人民幣債券在香港增加發行,配合人民幣逐步區域化且國際化,這些條件有助中國銀行業穩定推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