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傳聲 商機綿長 林秋芳談文創真諦 郭士榛 記者邱麗玥攝 |2009.08.09 語音朗讀 14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秘書長的林秋芳說:「真正創意產業應透過創意的加工,產生產品,然後大量複製產生品牌,透過有效行銷、通路,產生產值,才能發展出文化創意的產品」。你欣賞史博館「微笑彩俑」展了嗎?正計畫觀賞北美館的「皮克斯動畫展」嗎?「看藝術展覽,聽語音導覽」可說是現代人進入博物館最大的享受,可是「語音導覽」和文化創意產業究竟有何關係?雅凱文化導覽公司亞洲區負責人,同時也是「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秘書長的林秋芳表示,數十年的工作經驗,使她發現語音導覽是可以開發聲音的產品,早期出版CD,後又發展出光碟、DVD,甚至多媒體,就是把導覽資料再複製成聲音產品,再加工再創意,內容再充實後的延伸性創意產品,發行量很大,有時一個大展可賣六萬片,目的是讓民眾可以把展覽和博物館一起帶回家,林秋芳認為,這是博物館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有的人來不及看展覽,家人可買回去,就有如到現場一樣,也可做紀念。文創產業:使文化與創意成為客製化產品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林秋芳說:「在國外有一種是創意產業,另一種則是文化產業,我們是把兩樣合一起叫文化創意產業,而變成三件事--文化、創意、產業,可是要如何把文化透過創意的行為,產生產業的效果、效益和產值?」現在很多人對文化創意產業看法是藝術直接拿來做產業,林秋芳指出,這只適合畫廊、藝術家做的事,她說:「真正創意產業重點應是透過創意的加工產生一個產品,然後透過大量複製產生一個品牌,當品牌透過有效的行銷、通路,產生產值,才有可能發展出文化創意的產品」。林秋芳指出,今天要談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是中間「創意」這兩個字,並不是產品上面貼張圖就叫文化創意產業,而是轉化商品價值,需有市場性,需有客製化的能力,需有市場的敏銳度,之後產生一個觀察,產生一個創意行為。市場概念才能主導產業形成林秋芳說:「現在很多人投入文化創意產業,但很多創意人沒有市場觀念,其實只是在做文化創意,產業這兩個字並沒有做到。很難做的原因是,參與者沒有資金空有創意,沒有市場概念,就只是自我中心主義創意,是沒有辦法做產業化的行為」,究竟文化應如何有效、有技巧、內化成一產品內涵,林秋芳表示,東西的轉化需大量、不同層次的加工,不是將藝術圖片貼在馬克杯上就叫文化創意,那只是文化產業的延伸性商品,嚴格說不能界定為文化創意產業,除非把馬克杯變成世界品牌。林秋芳進一步表示,延伸性紀念品定義和品牌不同,只是依附在藝術家或博物館品牌上的文化產業的延伸商品,也只是紀念品。文化藝術產業化一定要有市場觀點,要逆向思考,把文化當包心粉圓,創造出一種市場可接受的產業。林秋芳舉例說,像做動漫,把人物佛祖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但畫中仍有原來的圖騰,原形轉化,但在動畫中仍看到原形,原作的樣子,這才叫文化創意產業,不過若能再附帶一本談佛祖的書就更好,因為過度動漫對純粹文化場域的東西是扭曲,讀者會好奇看原來的樣子,就同時有了延伸性商品,又有創意商品。文化事業企業家值得鼓勵發展文創產業的定義,因為加了文化二字難度就提高,林秋芳表示,文創的平台應架在企業界,而不是文化界,因為能做到文化商人,不但要有創意,有市場行銷觀念,又要有資金籌措能力,能經營管理,又能生產,因此文化事業企業家,值得鼓勵,因為他對市場最敏感,有能力創造市場需求,很多是要做領導品牌,必需要有龐大資金做後盾,要有風險管理的能力,不只是創意的管理而已,更要打造品牌走出你的公司、村莊、地域,要能走得出去的才稱得上是品牌。林秋芳指出,因為企業家可以聘文化創意有關的文化人成為團隊,就會有益文化的衝擊,可以發展和創意結合的品牌。不過她也強調,台灣文創發展特色,並不是一定要強打台灣就是特色,而所謂特色是在你的作品中會自然產生出來的,今天若要創造產值,地域性太強有時反是一種障礙,是屬通路上的障礙,相反的若你的創意成功打造而成,此時別人自然知道你來自於台灣,一定要先造就出屬於自己的形象、品牌,才可推出自己的家鄉或國家。 前一篇文章 《小檔案》法蘭瓷 下一篇文章 礁溪‧桂竹林國際藝術節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如是說2025.05.07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