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恆春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最近完成東方石鱸自然產卵,並把魚苗培育到孵化後第一百零三天的紀錄,這項成果有助研究珊瑚礁魚類的生殖、產卵及仔稚魚的生理生態,做為海水魚繁殖及水產資源重要參考。
「這項紀錄是全球首例」海生館副研究員呂明毅,也是珊瑚礁魚類繁養殖研究團隊的總主持人,他昨天說,石鱸屬魚類的胚胎及仔稚魚發育等研究,日本曾完成花石鱸、農委會則完成花軟唇等研究,有關東方石鱸則付之闕如。
他說,東方石鱸俗稱為東方胡椒鯛、厚唇仔、六線妞妞或加志等,棲息岩礁、珊瑚礁與泥土交錯地帶,生性不機警,游動緩慢、夜行性,以小蝦、小魚、蠕蟲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幼魚與成魚的差異很大,十五公分以下的幼魚,一直被視為寵物,每尾約四到六百元。
珊瑚礁魚類繁養殖等研究,是海生館的「鎮館研究」,所以水族界對海生館繁養殖都相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