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問初住菩薩與初心菩薩,有何不同?今引文說明:
正念天子問法慧:初心菩薩,修十力方便,如何知其是為修行或非為修行,而出家學道呢?如何應用方便,修習梵行,具足十住道,速成菩提呢?
法慧菩薩說:菩薩先當分別十種之法,謂:身、身業、口、口業、意、意業及佛、法、僧、戒。觀此十法,皆同法界(法性故),且從非梵行(不清淨)而說。以此菩薩,棄俗出家,修梵行故,為求無上道。
假使身是梵行(清淨),當知此梵行就不清淨了;因為這此身的混濁、臭穢、塵垢、諂曲,如八萬戶蟲一般。
假使身業是清淨的梵行(清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舉足、下足,皆是如法如儀。若口是清淨的梵行,所有一切語言音聲,能傳播清淨的法音,乃至持戒是清淨的梵行。
戒場中的十師,問三業清淨,戒師白四羯磨注,以確定行為清淨;剃髮、乞食等,這些如果不是清淨梵行的話,那什麼是清淨的梵行呢?誰有梵行呢?三世平等,猶如虛空,是名方便。又,更修習增上十法,即是所謂的十力,甚深無量!如是觀察,迅速獲得一切諸佛功德。《華嚴經》云:「菩薩初發心時,便成等正覺,曉知一切法的真實性,具足智慧之身,不由他悟。」經中所說,豈不是初心菩薩能修證十力嗎?
初心菩薩如何修持十力呢?日常生活之中,身口意所接觸的行住坐臥一切行儀,身雖是不淨(種種污穢故),觀身不淨不著身,即是清淨的梵行;口無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即是清淨的梵行;意念觀法無我;乃至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修行,皆是清淨梵行。此即是菩薩修證十力之處。(待續)
注羯磨:梵文 karma 的音譯,意為業或辦事。指佛教中按照戒律的規定,處理僧團和個人事物的各種活動。通常須由一定範圍內的全體僧眾集會來決定某一樁事,集會時,由羯磨師(Karm罠c罠rya)主事,表決方式為口頭問答,徵求同意與否。
在受具足戒時,舉行的白四羯磨,為受戒羯磨的一種,此又稱一白三羯磨。受戒時「三師」之一的羯磨師,向僧眾宣告某某提出出家要求(此為一白),然後連問三次(此為三羯磨),若僧眾無異議,則准予授戒為僧。